中新社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 阮煜琳) 根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最新发布的空气质量预测结果,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于11月4日至8日迎来一次持续性空气污染过程,污染峰值可能达到中至重度水平。相关部门正密切监测污染发展趋势,并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解读。
11月2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今年秋冬季以来首次细颗粒物(PM2.5)污染过程基本结束,空气质量恢复至优良水平。然而,3日随着区域风向转为南风,PM2.5污染开始逐渐累积,河南大部、河北南部及山东北部地区出现小时轻度污染。截至4日10时,区域内PM2.5小时浓度峰值已达128微克/立方米,污染形势不容乐观。
气候形势不利污染扩散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王威分析指出,从气候形势来看,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冷空气活动整体偏弱,气温较常年偏高,区域北部偏暖特征尤为明显。这种气候背景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容易导致污染过程多发。
气象条件多重不利叠加
未来三天,区域中南部地区将面临多重不利气象条件。4日至5日,大气扩散条件将逐步转差;预计6日将成为污染过程期间气象条件最为不利的一天,区域北部将受东北风控制,而南部则受偏东风影响,导致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地区的污染气团难以扩散,污染形势将进一步加剧。
排放水平上升加剧污染
从排放水平来看,10月末至11月初,区域内水泥、砖瓦、陶瓷等行业的开工率同比上升,重型货车交通流量也有所增加。此外,近期多地正在进行供暖设备调试和点火试运行,环渤海、太行山沿线等地区的露天焚烧火点也较多,这些因素将进一步抬升区域排放水平,加剧空气污染。
污染趋势预测与防范建议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计,4日至5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中南部地区将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6日至8日,随着扩散条件略有改善,区域北部空气质量将恢复优良,但中南部地区仍将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其中,6日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城市可能出现重度污染。相关部门提醒公众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变化,做好健康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