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2025大盘山杯大学生寻药赛:青春与百草的深度对话

时间:2025-11-18 06:4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阳禾

中新网磐安11月17日电 题:2025大盘山杯大学生寻药赛:青春与百草的深度对话

作者 张煜欢 刘子琳

晨光穿透薄雾,为浙江金华磐安大盘山的层林染上金边。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百余名身着统一参赛服的青年如潮水般涌入山林——他们或俯身轻抚叶片脉络,或蹲在岩缝间细嗅泥土芬芳,一场融合知识、速度与观察力的“寻药之旅”在“天然药库”中拉开帷幕。

2025大盘山杯大学生寻药赛现场

跨越课本的实践课堂:46支队伍挑战野外辨识

11月17日,2025年“大盘山杯”大学生寻药比赛进入核心环节。来自全国25所高校的46支队伍及3支国际队伍齐聚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任务线索在2000余亩的野生药用植物园中展开角逐。选手们需在90分钟内辨识数十种药用植物,并准确记录其科属、药用部位及核心功效。

“这不是简单的记忆比拼。”赛事裁判长、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专家王明远指出,“比如同属唇形科的薄荷与留兰香,叶片形态相似但气味截然不同;再如秋季的百部植株枯萎后,仅凭叶脉和气味判断,这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极大考验。”

参赛选手辨识药用植物

触觉与嗅觉的较量:年轻学子破解“草木密码”

“进去后心跳加速,但每发现一种植物都像解开一个谜题。”山东中医药大学选手李欣阳边说边蹲在一株绿植前,指尖轻抚叶片表面,又凑近轻嗅,“书本上的描述很抽象,但当真正触摸到叶片的绒毛、闻到独特的青草香时,记忆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浙江中医药大学大二学生徐翰祺的背包里装着上百种药材标本,但大盘山的生态仍让他惊叹:“这里一平方米内可能藏着七八种药材!比如百部,学校里见到的永远是翠绿的,但秋天的植株几乎完全枯萎,只能通过残留的叶脉和特有的气味辨认。”他抚摸着岩壁上的一株藤本植物感慨,“这种密集的药材资源,在实验室里根本无法想象。”

没有标准答案的考场:大自然是最严格的导师

林间,沙沙的记录声与偶尔的低声讨论交织成曲。有人因认出一株珍稀药材而轻声欢呼,也有人对着两株形态相近的植物陷入沉思。“这种时候,经验反而可能成为干扰。”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指导老师陈琳观察着学生的状态,“比如判断紫苏时,有人会先入为主认为叶片必须是紫色的,但实际上白苏作为变种,叶片呈绿色但气味相同。这需要学生跳出固有思维,用多维度信息综合判断。”

传承与创新的对话:年轻脚步注入新生命力

对于参赛学子而言,这场比赛更像一次“成人礼”。当抽象的“性味归经”转化为指尖的触感、鼻尖的气息,当千年本草智慧通过一次俯身、一次触摸完成传递,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有了更鲜活的注脚。“我们不仅在寻找药材,更在触摸中医药的灵魂。”徐翰祺的话道出众多选手的心声。

作为“中国药材之乡”,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内唯一以野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保护区,繁育着200科1300余种药用植物。这里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根脉所在,更通过“活体保护+科普展示+科学研究”的模式,构建起传承与创新的桥梁。

“大盘山药用植物园历经十余年建设,已收录药用植物活体标本超2000份。”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用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浦锦宝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寻药比赛这种形式,让年轻人在与古老本草的对话中,真正理解中医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产业应用培养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