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警惕!景区“快速通道”背后的消费陷阱与维权指南

时间:2025-11-18 20:00:48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作者:史词

假期出游本应是放松身心、享受快乐的时光,但在热门景区,一些游客的“花钱买省心”计划却可能因商家套路而落空。部分第三方平台和旅行社通过包装“快通”“快速游览”等套餐,利用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导致实际服务与宣传严重不符,引发大量投诉。

“快速通道”变文字游戏,消费者屡遭套路

近日,多位消费者反映,在第三方平台购买的景区“快速通道”套餐存在虚假宣传问题。天津的杨女士花费5807元购买了北京环球影城套票,包含“14项优速通+导览+城堡灯光秀观赏位”,但实际体验后发现,导览服务仅是导游简单带路,灯光秀观赏位也非官方指定位置,两项服务多花了1421元。

无独有偶,福建的黄先生购买了1799元/张的环球影城套票,宣传中声称包含“14项快玩”,但实际仅为领队带领快速游玩,与官方优速通服务完全不同。更隐蔽的是,商家将关键免责条款藏在购买明细的折叠部分,消费者若不主动展开,根本无法发现权益差异。

虚假宣传套路解析:混淆名称、模糊权益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套餐的宣传套路高度相似:

  • 名称混淆:使用“快通”“VIP尊享”“快速游览”等词汇,与景区官方服务名称高度相似,误导消费者以为获得官方授权;
  • 权益模糊:在“购买须知”中,对具体服务内容含糊其辞,不明确标注是否为官方授权,甚至暗示可“免排队”;
  • 条款隐蔽:关键免责信息藏在折叠页面或小字条款中,消费者稍不留意就会忽略。

维权难点:跨地域、流动性高,成本高昂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宋波指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环境陌生,难以全面掌握景区信息,为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旅游消费具有“一次性、跨地域、流动性”特征,游客维权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商家敢于从事“一锤子买卖”。

在黑猫投诉平台,类似投诉已达数百条,涉及多个热门景区和第三方平台,但实际维权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

法律解读:侵犯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

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彭錞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通过模糊措辞、虚假暗示等手段误导消费者,构成对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的侵害。旅行社负直接责任,第三方平台若未尽审核义务,则需承担连带责任。

此外,“项目快通”套餐常以格式条款呈现,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格式条款公平原则的要求。

治理建议:多方协同,数字化赋能监管

多位专家建议,治理此类乱象需监管部门、平台、景区等多方协同发力:

  • 加强监管:对第三方平台和旅行社的宣传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严厉打击虚假宣传;
  • 平台责任:要求平台对商家资质和服务内容进行实名认证,建立投诉快速处理机制;
  • 景区配合
  • :官方渠道明确标注授权服务名称,避免与第三方套餐名称混淆;
  • 技术赋能: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监测虚假宣传,及时下架违规套餐。

假期出游本应轻松愉快,消费者在购买景区服务时,务必仔细阅读条款,避免落入文字陷阱。若权益受损,可保留证据向12315或平台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