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11月17日电 题:韩国女婿扎根松花江畔:推动中韩经贸文化交流新篇章
中新网记者 石洪宇
“吉林市场对牙齿健康的需求非常旺盛,潜在客户群体庞大。”40岁的郑钟弼刚送走几位韩国医美机构代表,便接起首尔打来的电话,用流利的中文向对方介绍当地市场机遇。这位履职不到一年的吉林韩国人商会会长,早已习惯在首尔与吉林市之间频繁往返的“双城生活”。

郑钟弼(右一)和爱人探讨工作。 石洪宇 摄
“这周又要飞首尔了。”他向记者展示手机行程时,眼角的疲惫难掩兴奋。自担任会长以来,他化身“空中飞人”,为韩国企业投资吉林牵线搭桥。在他的推动下,多家韩国医美、牙科机构开始关注这片松花江畔的商机。
这段跨国缘分始于2012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校园。当时攻读硕士的郑钟弼被同窗的吉林女孩深深吸引:“她的聪慧与执行力让我印象深刻。”经过一年追求,两人终成眷属。2017年,他带着妻女定居吉林市,在松花江畔开启了新生活。
据郑钟弼介绍,当地约有50对中韩跨国夫妻,韩国配偶涵盖教师、商人等职业,他们共同构建着两国民间交流的纽带。“我们两国人都重视家庭、勤奋务实,这些共同价值观让韩国朋友能快速融入当地。”他特别提到,妻子在江畔经营的咖啡店已成为中韩文化交融的缩影——店内既有地道韩国风味咖啡,也陈列着两国特色装饰,午后的阳光里,中韩客人常围坐畅谈工作与生活。
作为商会核心成员,郑钟弼敏锐捕捉到两国商界的合作热潮。“近期咨询的韩国商人明显增多,涉及医美、牙科、汽车等多个领域。”他正筹建合作平台,并计划通过KOTRA长春贸易馆向韩国推介吉林优质项目。每年冬天的“腌制泡菜节”更成为在吉韩国居民的盛会,大家围坐制作泡菜,雪花与欢笑声交织的场景,让异乡也充满家的温暖。
“返回首尔后,我要立即筹备今年的泡菜节。”郑钟弼笑着说,这座松花江畔的城市,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