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11月19日电 题:云南民歌云端绽放:一场跨越时空的民族音乐盛宴
中新社记者 缪超
11月18日至19日,云南以“坐着火车唱民歌”为主题,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旅推广活动。当列车缓缓驶过云贵高原,傣族的温婉柔美、藏族的辽阔高亢、彝族的热情奔放、纳西族的古朴神秘交织成一部流动的“云南声音志”,让乘客仿佛置身于一场穿越千年的民族音乐盛宴。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云南民歌!”“压力大时听一听,瞬间被治愈。”“想去云南‘按摩’耳朵。”在中新社记者翻阅的活动相关短视频留言区,网友们的评论从曾经的“土味调侃”转变为如今的“溢美之词”,云南民歌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11月18日,云南“坐着火车唱民歌”文旅主题推广活动启动。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云南:歌舞的海洋,音乐的天堂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26个民族的共同家园。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被誉为“歌舞的海洋”“音乐的天堂”。
20世纪50至70年代,云南民族音乐迎来繁荣期。一批根据云南民歌改编创作的歌曲,如《五朵金花》《阿诗玛》《芦笙恋歌》《山间铃响马帮来》等,通过电影传播至千家万户。《小河淌水》《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经典曲目更是享誉国际舞台,成为云南民族音乐的璀璨明珠。
短视频时代:云南民歌的二次爆发
进入短视频时代,云南民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沉寂多年的经典《弥渡山歌》翻红,被视频博主广泛用于展现田园生活、旅行Vlog中,表达惬意心情。高亢嘹亮的彝族“海菜腔”以其原始的山野力量感,吸引无数音乐博主争相翻唱,甚至掀起PK热潮。
泼水节歌曲《up耿马》全网观看量超100亿次,成为现象级爆款。一群云南彝族学生将火把节歌舞包装时尚后搬上短视频平台,让无数网友直呼“想去体验”。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云南民歌在短视频时代的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

11月18日,“星光·澜湄号”列车上演云南民歌大联欢。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破圈密码:新鲜感与治愈力的双重加持
云南民歌为何能在网络破圈,实现一场现象级的“云端”共振?《up耿马》作曲者、云南佤族音乐人茶艾南给出了答案:“云南处在中国、东南亚、南亚文化圈碰撞带,加之多民族交融,令民歌极致丰富,总能给网络带来新鲜感。”在短视频时代,冲击力决定生死,云南民歌天然叠加多声部、多节拍、多语言,刚好踩中“生死线”。
云南知名作曲家万里则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当工业化、标准化的音乐充斥耳边,来自云南山野,带着泥土芬芳和未经雕琢的原声,具有强大治愈力,显得无比珍贵。”正如一条高赞评论所写:“听完《小河淌水》,像给耳朵做了SPA。”
多方努力:让云南民歌重放光彩
为了推动云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官方、媒体和本土音乐人都在积极努力。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策划了大量相关活动,其中“云南民歌大家唱”活动传播量超35亿次,联合媒体推出的“民歌大观”云南经典音乐分享会通过网络在海内外传播。各族青年音乐人则合力挖掘民族文化矿藏,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创作出了一批批佳作。
为让流量变留量,云南各地正在唱着民歌,推荐旅居目的地,让更多人通过音乐了解云南、爱上云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