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大数据公司发布的《情绪经济消费人群洞察报告》显示,超过40.1%的年轻人将“情绪价值与兴趣”作为逛店的首要考量因素,这一比例远超实用性(22.3%)和性价比(18.7%)。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南京各大综合体中,“小东小西店”的数量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上午10点,记者在新街口泡泡玛特专卖店内看到,店内有多位顾客正在选购商品。有的顾客正摇晃盲盒,试图根据网络攻略“听”出心仪款式;有的则向店员询问新款上架时间;还有顾客在店内拍照打卡。一位前来选购的小姐姐坦言:“逛这些店好像会上瘾,隔三差五就来一次。心情好的时候买一个,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买一个。这些东西虽然没什么实际用处,但购买过程确实很解压,不过买多了也挺费钱的。”
记者进一步探访发现,南京多家综合体中,类似泡泡玛特这样看似“无用”的“小东小西店”正越来越多。例如,金鹰湖滨天地内就有泡泡玛特、TOP TOY、卡游、TOi图益拼图潮玩、当顿文具社、杂物社等多家店铺;景枫中心则有番茄口袋、塔一谷、July Lion、哆唻咪、X11等品牌入驻。这些店铺主要售卖玩偶、礼品、拼图、摆件等商品,其人气丝毫不逊于网红餐饮店。
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人的心理能量需要遵循物理学意义上的守恒原则。当压力产生时,必须找到释放的途径,否则就会形成“堰塞湖效应”。都市人对潮玩的青睐,实际上体现了一种自我心理救济能力。就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一样,人们会找到一些让自己感到舒服、放松的方式。例如,玩泡泡玛特等潮玩,就能让一部分人在短时间内感到愉悦和释放。张纯建议,每个人应努力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运动、阅读、旅行、购物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范晓林 陈哲
实习生 潘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