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晋中11月19日电 (高雨晴) 在欠发达地区,如何破解农村居家养老难题?山西省榆社县通过创新实践“五个一点”模式,为财政有限地区的养老服务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在晋中市辉煌“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榆社县委副书记、县长谭国栋详细介绍了这一模式的实施成效。
榆社县作为省级重点帮扶县,老龄化特征显著:全县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1.4%,农村常住人口中老年人比例超过85%。面对养老资金短缺、服务机制缺失等困境,当地政府经过多次尝试,最终确立了“财政支持一点、集体自筹一点、个人负担一点、自力更生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
财政兜底打基础:榆社县每年优先安排专项预算,近三年累计投入1200万元,重点解决养老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同时,引导各村统筹光伏收益等集体资金900余万元,用于支付养老驿站工作人员工资及水、电、暖等日常运营费用。
个人适度分担原则: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原则,每位老年人每天缴纳10元服务费,即可享受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行、助乐、助急“七助”服务。为减轻低收入群体负担,各村利用闲置土地开辟“小菜园”补贴食堂,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可通过帮厨等服务抵扣费用。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通过发动乡贤、企业及爱心人士捐赠,榆社县营造了尊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多渠道资金汇聚,为养老服务持续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谭国栋表示,“五个一点”模式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更通过抱团互助、医养结合、社区食堂等配套机制,实现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目前,榆社县169个行政村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驿站162个,覆盖率超95%,农村老年人满意度达98%以上。
这一创新实践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提供了“榆社方案”,其经验正在山西全省逐步推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