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十年:从“输血”到“造血”的医疗飞跃

时间:2025-11-21 08:38: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阳禾

中新网拉萨11月17日电 题: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十年:从“输血”到“造血”的医疗飞跃

中新网记者 贡桑拉姆

“2015年以来,11批次共2417人次‘组团式’援藏专家进藏,聚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高原医学研究,取得显著成效。”11月17日,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大厅举行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1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谭相东介绍了这一跨越十年的医疗援藏实践成果。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10周年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10周年新闻发布会。孙伟 摄

战略升级: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型

2015年8月,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战略,将援藏模式从传统的“输血型”转向“造血型”。2021年8月,帮扶格局从初期的“1+7”(1家自治区级医院+7家地市级医院)扩展至覆盖自治区、市地、县三级的“1+7+13”网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援助体系。

十年成果:医疗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谭相东介绍,经过十年“组团式”帮扶,西藏医疗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 医院等级提升:6家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即将接受“三甲”评审;13家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中,7家已获“二级甲等”资质,另有3家有望近期达标。
  • 医疗中心建设:建成国家级医疗中心20个、自治区级9个、地市级11个,累计开展三、四级手术13.6万台,填补当地医疗技术空白2806项。
  • 人才梯队培养:通过“师带徒”机制,帮带2039个医疗团队,培养5416名本地医务人员,形成“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典型案例:从“地市普通”到“区域标杆”

“10年前,拉萨市人民医院仅是一家普通地市级医院;如今,我们已成为西藏首个通过‘三甲’评审的地市级医院。”拉萨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拜有庆表示,与2015年相比,医院年门急诊量从15万人次增至37万人次,增长2.5倍,并在2023年度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评B+等级。

技术突破:疑难重症救治能力显著增强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楠分享了多例成功救治案例:

  • 2024年9月,通过3天持续血浆置换,成功救治血小板骤降产妇;
  • 同年10月,多学科团队历时4个月挽救因车祸导致脾破裂半休克、多发骨折的牧民;
  • 西藏首例死亡率高达95%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经援藏团队近30天救治后康复出院,“此类病例即便在北京也极为罕见”。

人才接力:从“学员”到“导师”的蜕变

2025年8月,那曲市人民医院次旺白玛医生在援藏专家指导下,从“观摩”学员成长为抢救前置胎盘大出血孕妇的骨干。如今,她已接过“传帮带”的接力棒,指导更年轻的同事。她感慨:“援藏专家不仅传授技术,更传递了医者仁心的精神。”

基层赋能:县域医疗体系全面升级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隆子县中心医院院长伍成林介绍,该县通过“组团式”援藏获得1.1亿元资金支持,完成县中心医院提质改建工程,新建高压氧室、感染楼等设施,采购64排CT等先进医疗设备。目前,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已基本完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