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山西静乐:汾河滩蝶变生态后花园,绘就绿色富民新画卷

时间:2025-11-21 11:22: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于晓艳

中新网忻州11月18日电 题:山西静乐:汾河滩蝶变生态后花园,绘就绿色富民新画卷

作者 杨佩佩

初冬时节,山西忻州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内,碧水潺潺、鹭鸟翔集、林水相依,宛如童话世界。丰富的水鸟或体态优雅,或鸣声婉转,在蒲草芦苇间嬉戏繁衍,构成一幅生态和谐的壮美画卷。这片曾因沙砾遍布而被称为“汾河滩”的土地,如今已成为太原“后花园”的核心生态区。

山西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冬日美景

作为汾河自源头流经的第二个县域,静乐素有“百里汾河川,太原后花园”之称。近年来,该县深入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系统修复汾河流域生态。通过河道疏浚、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等措施,汾河水量丰沛、水质提升、风光旖旎,成为华北平原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山西核心水源涵养区。

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王煜介绍,该湿地公园自2014年启动建设,2019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挂牌,是忻州唯一的国家湿地公园。其复合生态系统由河流、湿地、水库、沼泽构成,对调节区域气候、保障供水安全、维护京津冀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园内湿地植被保持原始自然状态,人为干扰极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想生境。

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成果

通过多年保护与建设,公园内原生态湿地得到有效修复,受损自然湿地全面恢复。据调查,公园内现有维管束植物388种、野生脊椎动物173种,包括黑鹳、大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湿地生物多样性快速恢复,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在湿地公园工作近7年的鱼崖底村村民李全全感慨道:“小时候这里沙砾遍地、污水横流,现在水清岸绿,连黑鹳都来了。”生态改善直接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静乐县沿汾河18个村庄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庭院经济,推出农家乐、垂钓采摘、生态观光等项目,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

杨家崖村乡村旅游示范项目

鹅城镇杨家崖村是生态富民的典型代表。该村依托湿地公园资源,打造“湿地+农业”景观带,发展民宿、露营烧烤等庭院经济。村党支部书记武新田介绍,正在升级改造的民宿集群将新增床位50个,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乡村旅游已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当地官方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生态保护,以汾河川河流湿地为基础,建设集生态涵养、科普教育、低碳示范于一体的多功能湿地公园,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静乐样本”。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