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最高法明确:家庭暴力≠家庭纠纷,精神暴力同样受法律严惩

时间:2025-11-21 15:01: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付子豪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张素) 11月21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8个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其中明确指出:“家庭暴力并非家庭纠纷,精神暴力同样构成家庭暴力。”这一声明进一步强化了法律对家庭暴力行为的界定与惩处力度。

典型案例:牟某虐待案

在此次发布的案例中,“牟某虐待案”尤为引人关注。该案中,牟某长期虐待与其共同生活的同居女友,情节恶劣,最终导致被害人死亡。审理法院依法对牟某进行了量刑,彰显了法律对家庭暴力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最高法在发布该案时特别强调,持续采取凌辱、贬损人格等手段,对家庭成员实施精神摧残、折磨,且情节恶劣的,应以虐待罪论处。这一解释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暴力的法律界定,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有力依据。

家庭暴力:违法犯罪行为,不受“家庭”二字庇护

最高法表示,家庭暴力是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无论发生在家庭内部还是外部,施暴行为均属违法。法律不会因为“家庭”二字而对其网开一面。除了殴打等身体暴力外,持续的精神折磨、自残威胁等行为,同样构成家庭暴力中的精神暴力。

聚焦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成重点

此次发布的案例还显示,法院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特别注重对被侵害家庭成员中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司法保护。例如,“李某诉庞某抚养纠纷案”中,法院明确指出,直接抚养人的暴力管教行为应认定为家庭暴力;“纪某诉苏某抚养纠纷案”则显示,司法机关支持变更抚养权,以阻断暴力的代际传递。

保障受暴妇女权益:全职家庭妇女获双重保障

在“许某诉郑某离婚案”中,审理法院充分保障了受暴全职家庭妇女的财产权益。法院判决支持家务劳动补偿金及离婚损害赔偿金,旨在弥补受暴妇女因长期承担家庭义务而牺牲的职业发展机会。最高法对此表示,这一判决为受暴家庭妇女提供了双重保障,体现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保护。

此次最高法发布的反家暴典型案例,不仅明确了家庭暴力的法律界定与惩处标准,更彰显了法律对特殊群体权益的坚定守护。未来,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与司法实践的深入,家庭暴力行为将受到更加严厉的打击与惩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