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外卖配送最后100米难题:骑手门禁卡该不该办?

时间:2025-11-21 15:10:13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苏亦瑜

外卖配送“最后100米”难题:骑手门禁卡该不该办?

一道看似普通的门禁,却让外卖骑手在配送路上的“最后100米”屡屡受阻。骑手担心超时被投诉,业主忧心社区安全,保安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甚至还催生了私下售卖门禁卡的灰色市场。如何平衡配送效率与社区安全?各地正积极探索扫码通行、物业代送等“骑手友好社区”方案,专家呼吁平台、物业、业主等多方协同,共同寻求破局之道。

配送“最后100米”:骑手、业主、保安的三方困境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门口,一名外卖骑手伸长脖子,不断向路人询问:“您好,能帮忙刷一下门禁卡吗?”这样的场景,在北京多个小区每天都在上演。“帮忙开个门”成了骑手们完成“最后100米”配送的标配话术,也折射出他们面临的真实困境。

对于骑手而言,门禁意味着效率与收入的双重压力。21岁的新手骑手小王表示,自己常因小区禁止外卖进入而超时,申诉也难以成功,这让他十分苦恼。而朝阳某小区保安高师傅则陷入两难:“放骑手进去,业主会投诉;不放,骑手又赶时间。”北京居民江先生也抱怨道:“导航显示最近的小区门禁只能行人进出,骑手进不来时,我只能下楼取餐,麻烦得很。”

北京晚报的调查显示,超三成消费者支持为骑手办理门禁卡,认为这样更方便;但六成多消费者反对,主要担心社区安全或不愿承担费用。安全是反对意见的核心考量。居民尹先生表示:“门禁是为了防范风险,一次安全事故远比上千次送餐迟到更严重。”他还补充道,骑手奔跑、骑车闯门禁等行为不仅影响小区秩序,还可能撞到行人,引发冲突。

灰色地带:地下售卡乱象滋生

为规避门禁管理,一个兜售门禁卡的“地下市场”悄然形成。记者调查发现,在骑手聚集区域,流动摊贩主动兜售门禁卡,价格低廉,甚至可以“现场写卡”。骑手小魏展示了一串挂有15个不同颜色小圆片的门禁卡:“这些都是从摊贩那儿买的,一个5元。白天能走就走进去,晚上没人管。”

小区保安高师傅坦言,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尹先生也透露,两年前物业就发现过私下办卡现象,虽采取取缔措施,但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沈建峰指出,违法获取并兜售门禁卡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其根源在于骑手进入小区难,而配送时效压力迫使他们寻找“捷径”。

破局之路:探索“骑手友好社区”模式

面对这一复杂问题,专家建议采取增量思路破解难题。沈建峰提出,针对大型社区,可由平台与物业共建内部二次配送机制,如物业人员转运或引入无人配送设备;小型社区可在物业协助下增设专属配送柜或指定放置点。若增量机制难以落地,他补充道:“外卖配送具备公共服务属性,业主应允许骑手进入;物业需完善行为规范并强化监督;骑手需遵守规定,最小化打扰;平台则需加强行为约束与支持。”

为消除业主安全顾虑,沈建峰建议完善小区管理规则,明确配送人员行为规范,并通过平台搭建业主反馈通道,建立信任与安全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范围则提出,平台应向物业承诺督促骑手遵守规定,并对因骑手过错导致的损失承担兜底赔偿责任。

多地实践:创新方案助力“最后100米”

近期,多地已探索出多种解决方案。今年7月,朝阳区上线的“友好朝阳”平台,可自动识别骑手订单位置,实现智能信息登记与一键扫码进门;武汉打造2000余个“骑手友好”小区,配备专属地图、智慧门禁和电子出入证,还能跟踪骑手轨迹;太原倡导建设“骑手友好社区”,骑手首次登记后可刷脸进出,小区设专属停车位并由专人照看,物业还提供手推车方便派送。

范围表示,平台、物业、消费者与骑手之间的协商,核心在于协调合理的成本分担。这需要各方超越简单的“放”与“禁”,共同努力寻求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姜雨晴《工人日报》(2025年11月2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