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赣州上犹这座常住人口不足30万的山水小城,一项小众运动正掀起全民热潮——匹克球。这项融合了羽毛球、乒乓球与网球特性的新兴运动,不仅成为当地居民的“快乐密码”,更催生出一条覆盖装备制造、赛事运营、文旅融合的百亿级产业链。什么是匹克球?它究竟有何魅力能从小众走向“顶流”?
总台记者 谢元森:匹克球的外观类似镂空的塑料网球,玩法却独具特色——在羽毛球场地上,用加大版的乒乓球拍击打网球。其规则融合了三大球类运动的精髓,但上手门槛极低,普通人仅需10多分钟就能掌握基本技巧。
匹克球教练 李九英介绍,这项运动兼具网球的扣杀激情、羽毛球的灵活走位和乒乓球的技巧性。由于球速较慢、场地小巧,对膝盖和脚踝的冲击力更小,适合全年龄段人群参与。双打模式下,四人边打球边聊天,欢乐氛围拉满。正是这种“低门槛、高趣味”的特性,让匹克球在上犹迅速出圈,目前已吸引超5万人体验,下班后和周末的球场常常“一拍难求”。
匹克球在上犹的火爆并非偶然。2023年,当地政府赴粤港澳大湾区调研时发现,这项运动入门简单、老少皆宜,且场地建设成本可控,非常适合作为全民健身项目推广。看准这一潜力,上犹县果断将匹克球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启动“一县一品、全域布局”建设计划。
上犹县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余开亮表示,当地通过“三边”策略推动场地普及:把球场建在群众家门口、景区里、校园旁。例如,南湖生态匹克球运动中心由闲置荒山地改造而成,13片标准场地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既节约成本又提升体验。目前,全县已建成310多片匹克球场地,基本实现城区“5分钟运动圈”覆盖。
如今,匹克球已深度融入上犹人的日常生活。居民拎着球拍出门,步行几分钟就能找到球场。在业余群体广泛参与的同时,当地还构建了“人才培养-赛事举办-产业升级”的完整生态链:
更令人瞩目的是,上犹县将匹克球与“山水风光”核心资源深度绑定,推出“匹克球+漂流”“赛事+研学”等特色文旅套餐。今年1-10月,全县接待游客106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7.8亿元,实现“小球撬动大经济”的华丽转身。
从政策扶持到产业崛起,从全民参与到文旅融合,匹克球这颗小球在上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仅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更探索出一条“体育+产业+文旅”的创新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