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中国地质大学研发新型仿人手指 突破超薄脆物抓取难题

时间:2025-11-21 19:09: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祎

中新社武汉11月17日电 (马芙蓉 孙彦钦)记者17日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自动化学院智能机器人系统实验室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刚-柔-软结构仿人手指,该装置可精准抓取超薄或超脆物体,为机器人技术在食品处理、医疗护理、智能服务等高敏感场景的精细化应用开辟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刚柔并济破解机器人抓取难题
在机器人应用领域,如何让机械末端执行器既具备足够承载力又能实现柔顺操作,一直是制约技术突破的关键挑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赖旭芝教授团队受人类手指生物力学结构启发,创新性设计出由刚性管状骨骼、柔性关节弹簧、气动薄膜驱动器和软体硅胶皮肤组成的复合结构仿人手指。这种设计通过刚-柔-软三重机制的协同作用,既保证了手指的高强度支撑能力,又赋予其类似人手的柔顺力输出特性。

仿人手指抓取实验装置

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发的仿人手指抓持器可适应多种物体形态(研发团队供图)

多场景验证展现卓越性能
研究团队通过系统化实验验证了该技术的突破性价值。实验数据显示,配备仿人手指的抓持器可稳定抓取质量跨度从12克(小番茄)到1千克(3D打印耗材)的物体,涵盖鸡蛋、卷心菜等不同硬度材质,以及A4纸、气球等特殊形态物品。特别在脆弱物品抓取测试中,该装置连续20次无损抓取豆腐并精准复位,在薯片抓取实验中通过自适应曲面贴合技术,实现水平、倾斜、垂直等多角度无破损操作。

推动人形机器人实用化进程
"随着人形机器人向生活服务领域渗透,末端执行器的性能直接决定其类人操作能力。"团队核心成员孟庆鑫教授指出,该仿人手指技术具有结构简洁、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可快速集成于各类人形机器人平台。这项突破不仅为精密装配、生物样本处理等高端制造场景提供解决方案,更将加速机器人技术在老年护理、康复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普及应用,标志着我国柔性机器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