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11月15日电(记者 赵晓)暮秋初冬时节,中国大地仿佛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晕染出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画卷。为契合年轻人日益增长的情绪消费需求,多地景区精准把握市场脉搏,纷纷“上线”了一系列兼具颜值与“情价比”的新玩法,让出门踏秋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看景,而是升级为一场深度体验与情绪共鸣的盛宴。
在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之一——济南灵岩寺景区,千年银杏树披上了金色的鳞片,仿佛大自然的杰作,而“天命人”悟空的威武亮相,更是为这片古刹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趣味。悟空与前来赏秋的游客并肩同游,跨次元的互动让游客们兴奋不已。“太幸运了!在这里和悟空跨次元互动,还领到了游戏中的‘通关文牒’。”“95后”游客刘悦兴奋地向记者展示手中的纪念品,其封面印着精致的银杏纹样,成为了她此次旅行的独特记忆。

“天命人”悟空亮相灵岩寺,与游客并肩踏秋。孙文章 摄
为了吸引年轻群体,灵岩寺景区还推出了不同风格的NPC(非玩家角色)。在大雄宝殿前,灵岩寺推介官孙文章化身“灵岩小书生”,与游客对答古诗词,增添了游玩的文化氛围。据孙文章介绍,10月底至11月中旬是银杏树的最佳观赏期,景区工作日每天接待游客约5000人次,周末两天更是能突破3万人次。游客以年轻人居多,他们爱拍照分享,通过口口相传为古刹带来了更多人气。
灵岩寺景区工作人员更是贴心至极,每天利用下班时间在树下层层铺匀落叶,方便游客次日打卡拍照。同时,景区还专门组建了爱心车队,护送返程乘车难的大学生下山,以“宠粉”的姿态与游客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结,形成了“双向奔赴”的美好局面。
而在海拔800余米的淄博潭溪山上,云端赏秋则持续“圈粉”无数。景区推出了悬崖秋千、高空玻璃桥、峡谷漂流等游乐项目,让游客换个视角,从空中俯瞰黄栌、枫叶交织的绚烂秋色。潭溪山景区营销总监崔新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景区将空中住宿、餐饮、游玩项目串珠成链,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的云端赏秋体验。前来体验的“90后”“00后”游客占比超六成,成为了景区的主力军。

在淄博潭溪山景区,游客在高空玻璃桥上俯瞰秋色。李沅昊 摄
当旅游市场从“景观消费”迈入“情绪共鸣”时代,情景交融、多元融合的“赏秋+”业态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四川光雾山推出了“直升机+无人机”联合拍摄服务,为游客定格云海与红叶交融的绝美瞬间;河南天界山举办了“云峰漫跑”活动,让选手在移步换景中感知秋韵;新疆铁路部门更是开行了赏胡杨主题旅游列车,车随人行,一线串联多景,让游客的旅程更加便捷与丰富。
除了赏秋之外,“捡秋”“晒秋”“食秋”等也成为了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不断丰富着民众的秋日体验。济南五龙潭水杉林的落叶摇身变成了网红“银杏鹿”,“树深时见鹿”的意境引得游人争相打卡;江西篁岭凭借“晒秋”农俗出圈,成为了游客眼中的“限定”秋景;浙江金华则开发了桂花糕、桂花酒等系列产品,唤起了人们舌尖上的记忆……各地全业态融合发力,拉满了金秋的氛围感,让秋天变得可触摸、可品尝、可沉浸。

济南五龙潭水杉林落叶摇身变成网红“银杏鹿”。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供图
“秋天是一张色彩斑斓的画布,经营者要以混搭的调色技艺,重构好玩的场景,与游客完成互动式的艺术创造,才能把踏秋变成更具趣味化的情绪体验。”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孙小荣表示,秋光短暂而珍贵,各地可为游客定制限量版体验,如参与式“晒秋”、定量版“秋宴”、光影版“秋夜”等,通过营造小众稀缺的场景,打造独一无二的“社交货币”,让游客的每一次旅行都成为难忘的记忆。
剧场化情景是调动游客情绪的“密钥”。孙小荣建议旅游目的地开设沉浸式“深秋剧场”,策划剧本类的主题线路,引导游客从“观景”变“入戏”,同时结合露营节、音乐节等节庆活动,让传统“赏秋游”变成深度“玩秋体验”,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情感的共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