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则有理”,这究竟是哪门子规矩?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虽已告一段落,但武汉大学专家组认定杨景媛不违法、论文合情合理并维持授予学位的决议,却引发了广泛争议,让人难以接受。
面对这样的处理结果,公众虽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武汉大学在处理通报中明确表示,参与调查的均为专家,且特别指出专家组组长为校外人员,其依法依规作出的调查和处理通报,具有权威性。
媒体发声,老胡锐评
武汉大学在处理通报中表示,撤销对肖同学的纪律处分,维持对杨景媛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这一决定令人费解,肖同学背负两年的纪律处分,怎能说处罚就处罚,说撤销就撤销?杨景媛诬告肖同学,难道不应赔礼道歉?武汉大学不分青红皂白对肖同学进行处分,难道不应有所表示?
对杨景媛的宽容,无疑是对她的最大放纵。难以想象,她若通过法考成为律师,会有多少错案冤案发生?肖同学沉默不语,而杨景媛却善于“闹事”,武汉大学未经充分调查便草率下结论,难道“闹得越欢就有理”吗?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转发了《淮安日报》的一句话,引人深思:“越闹越有理”的闹剧频发,这种将“闹”当作维权“捷径”,视公共秩序为“筹码”的现象,本质上是“按闹分配”的畸形逻辑,既冲击社会规则,又侵蚀公平正义,必须警惕并纠偏。
这句话用在武汉大学杨景媛身上,再贴切不过。肖同学因患有湿疹,挠痒痒竟被杨景媛认定为性骚扰,更令人奇怪的是,性骚扰竟会持续一个小时?法学院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并未发现肖同学有不轨动作,杨景媛却直接在网上指控武大,武大为平息舆论,竟找个理由对肖同学给予记过处分。
杨景媛乘胜追击,打算继续起诉武汉大学和肖同学的母亲。一审判决杨景媛败诉,她却不依不饶,继续举报肖同学,导致肖同学名誉受损,精神抑郁。而武汉大学对此却沉默不语,甚至指责网友在构陷武大。
武汉大学究竟怕什么?怕杨景媛继续闹下去吗?媒体认为,面对“闹访”,一些地方为“息事宁人”,对胡搅蛮缠者步步退让,甚至对不合理诉求也给予了超额补偿,这既助长了一些人的嚣张气焰,又让受害者雪上加霜。
杨景媛似乎完美脱身,虽然诬告肖同学,但她一点也没有损失。她跑到甘肃老家发牢骚,表示根本不想搭理一些人。至于她不回复网友质疑的原因,是她之前已经回复过了,没必要做太多解释。这和武汉大学邓小梅的说法如出一辙:“调查是学校内部的事务,其他人无需关心。”
胡锡进也看不下去了。9月21日,胡锡进发文表示:“做人的最低底线是不能有害人之心,高一点,人要有廉耻之心,再高一点,人要有责任之心。”做到这三点,他才认为做人是合格的。
老胡能说、敢说,但他不会乱说。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女主角杨景媛做人真的不合格,老胡的分析非常有道理。
首先,杨景媛连基本的做人底线都做不到。她指控肖同学性骚扰,一审判决后还步步紧逼肖同学,这明明就是在害人啊!武汉大学培养她本科毕业,又保研在本校读研,她不但不去感恩,还把母校告上法庭,廉耻之心何在?老胡一语双关,直接指出武汉大学没有责任心,动辄给人处分。武汉大学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维持一审判决,一句撤销对肖同学的处罚就完事了,想过肖同学未来的发展吗?武汉大学的责任心何在?
老胡说得真好!他认为,杨景媛应该接受法院的二审判决,从思想上彻底反思,在感情上与社会各界和解。这样对她有好处,否则,只会对她个人造成长期伤害。
感谢媒体和老胡说出了大家对杨景媛最真实的看法。这个世上不是“谁闹谁有理”,大家需要公平,需要正义。要想公平,起码就需要先做一个合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