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称续航710,实际只有429,国庆高速“充电难”全怪充电桩吗?
国庆假期期间,一位新能源汽车车主在高速服务区遭遇的充电困境引发全网热议。据车主发布的视频显示,其车辆标称续航里程达710公里,但在实际驾驶中仅行驶429公里就耗尽电量,被迫在服务区排队4小时等待充电。

续航虚标:行业通病还是技术局限?
根据第三方机构测试数据,当前市场主流新能源汽车的NEDC标称续航与实际工况续航普遍存在20%-35%的差距。某专业汽车媒体对20款热门车型的实测显示,平均实际续航仅为标称值的68%。这种差距在冬季低温或高速巡航工况下会进一步扩大。
某车企工程师透露:"NEDC测试标准诞生于燃油车时代,其测试循环与实际驾驶场景存在显著差异。目前行业正在向更严苛的CLTC或WLTP标准过渡,但完全消除标称与实际的差距仍需时间。"
充电网络:数量不足还是布局失衡?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保有量达1.8万个,但节假日期间单日充电需求峰值可达日常的8-10倍。以京港澳高速为例,其沿线服务区平均每200公里配置8-12个快充桩,但在国庆期间单日服务车辆超2000台次。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专家指出:"当前充电设施建设存在‘重城市轻高速’的倾向,且高速服务区充电站多采用‘大功率快充+少量桩位’模式,导致高峰期排队现象突出。"
破解困局:技术升级与基础设施协同
针对续航焦虑问题,多家车企已推出增程式、插电混动等过渡方案。比亚迪DM-i系列通过混动技术将综合续航突破1200公里,理想汽车则通过增程式架构实现无里程焦虑。而在充电设施方面,国家电网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九纵九横"高速充电网络建设,单站充电桩数量将提升至20-30个。
某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认为:"解决高速充电难需要技术突破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双轮驱动。固态电池量产可能将续航提升至1000公里级,而800V高压平台配合超充桩可将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
消费者建议
- 长途出行前通过车企APP查询沿途充电站分布
- 优先选择服务区充电桩数量≥8个的站点
- 保持电量不低于30%时主动补能
- 考虑携带便携式充电设备作为应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