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通第二过江通道东水道航道桥北锚碇施工项目评标结果正式公示,中标候选人名单尘埃落定。这一进展标志着苏通第二过江通道项目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与原计划2025年年底开工的时间节点高度吻合。根据规划,该通道建设工期为6年,预计将于2031年建成通车,为南通与苏州之间的交通往来提供全新选择。更值得关注的是,有报道预测该通道建成后可为苏通大桥分担超30%的交通流量,这一数据引发了广泛讨论。
苏通第二过江通道全线长43公里,北起沈海高速-沪陕高速小海枢纽附近,利用南通开发区境内通启运河走廊敷设高速公路,在嘉达港务码头处接入过江通道主体。跨越长江后,通道在苏州张家港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登陆,向南穿越南丰镇现代装配产业园,进入常熟境内海虞镇,与沪武高速设置枢纽交叉后,终点南接G204国道。这一设计不仅包含过江通道本体,还同步规划了连接线工程。业内专家指出,过江通道必须与高速路网无缝衔接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此前宁扬长江大桥因缺乏连接线导致开通后长期未能有效疏导交通的教训值得借鉴。
针对部分观点认为苏通第二过江通道难以有效分流苏通大桥流量的质疑,主要争议点集中在苏州境内高速连接不够理想。当前设计方案显示,车辆通过通道抵达沪武高速后,若需前往苏州中心区域,需经董浜枢纽转向常台高速,线路较苏通大桥直线距离有所增加。但媒体预测的30%分流比例并非空穴来风——该数据主要基于苏州市区方向的交通需求分析。
具体分流路径显示,从南通过来的车辆通过苏通第二过江通道抵达沪武高速后,可选择下高速进入常熟境内快速路网,通过新世纪快速路、三环快速路、昆承快速路抵达沙家浜互通,再重新上高速前往苏州中心。这种走法虽需上下高速增加少许时间,但可节省通行费用。在苏通大桥常态化拥堵的背景下,该方案对价格敏感型出行群体具有明显吸引力。
交通规划专家进一步分析指出,若未来能建设从苏通第二过江通道南接点直达苏州中心区域的高速公路,其分流效果将更加显著。届时通道不仅可实现30%以上的流量分流,更能构建起南通-苏州的立体交通走廊,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硬核支撑。当前项目方已就相关延伸方案开展前期研究,具体实施进度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