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人民日报新华社评喜马拉雅烟花秀:生态破坏难修复,艺术需敬畏自然

时间:2025-09-22 13:51:47 来源:极目新闻 作者:极目新闻

2025年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县(海拔约5500米)的山区燃放了一场名为《升龙》的艺术烟花表演。团队通过三幕烟花在山脊上形成腾飞的龙形景观,试图以艺术形式致敬自然。然而,这一行为却引发了关于生态保护与艺术表达的激烈争议。




人民日报:烟花散去,不能仅留下道歉

近日,这场由户外品牌赞助的“烟花秀”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引发广泛质疑。尽管烟花表演以艺术之名进行,但公众担忧其可能对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包括惊扰野生动物、污染空气与土壤,甚至引发火灾风险。

“艺术表达的边界在哪里?”“品牌营销活动应如何规范?”舆论的质疑直指核心问题:以“致敬自然”为名的商业行为,是否真正尊重了自然?目前,涉事品牌与艺术家已公开致歉,当地相关部门也成立调查组核查审批流程与生态影响。公众期待调查能回应关键问题:活动是否经过科学评估?生态破坏如何弥补?

环保与艺术并非对立,但需以敬畏之心为前提。真正的艺术应抚慰人心而非伤害自然,商业行为更应恪守规则,避免以“艺术创新”为名突破生态红线。


新华社:致敬自然,无需烟花证明!

当烟花在“世界屋脊”轰鸣升空时,炸开的不仅是彩色烟雾,更是商业逻辑与生态伦理的激烈碰撞。这场以“敬畏自然”为名的表演,暴露了深层次矛盾:我们是否需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致敬自然”?

真正的敬畏,是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与沉默,而非以行为艺术标榜自我。青藏高原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任何人为干预都可能引发不可逆的连锁反应。


植物学家:生态一旦破坏,恢复或需上百年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公社指出,青藏高原是“亚洲水塔”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但其植被生长缓慢、土壤层薄,生态破坏后恢复周期极长。他呼吁:“一次不当的商业活动,可能让数代人付出的生态保护努力付诸东流。”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顾有容进一步分析,这场不足一小时的烟花表演可能通过高温、噪音与化学物质残留对当地植被、土壤微生物及野生动物造成多重影响。尽管具体损害需详细评估,但“侵犯全民环境资源以满足少数人需求”的行为本身已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

目前,品牌方与艺术家的道歉无法逆转已造成的生态影响。公众期待看到更实质的弥补措施,如生态修复计划、长期环境监测及对相关责任方的追责。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报道

(来源:大象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