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耶鲁研究:AGI时代一半人失业,GDP为何不受影响?

时间:2025-09-24 03:51:08 来源:爆角追踪 作者:爆角追踪



当人类引以为傲的劳动价值在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被彻底解构,我们是否还具备存在的经济意义?耶鲁大学最新研究论文《We Wont be Missed: Work and Growth in the Era of AGI》用颠覆性结论引发全球热议:在AGI驱动的新经济体系中,超过半数人口停止工作也不会影响GDP规模,人类正从经济主体沦为‘可有可无’的参与者。

劳动价值的历史性崩塌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通过劳动创造财富、推动文明进步的范式正在被AGI彻底改写。研究指出,当AGI能够以指数级效率完成所有‘瓶颈型工作’——那些直接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劳动时,人类劳动的经济价值将趋近于零。这意味着,即便50%以上人口明天集体离职,全球经济机器仍能高效运转。

这种转变与人类数百年来的认知形成尖锐冲突。过去,工作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社会价值认同的基石。人们通过建造城市、突破科学边界、创造物质财富获得存在感。但在AGI时代,劳动与进步的因果链被彻底斩断,人类从经济驱动者退化为系统旁观者。

瓶颈型 vs 辅助型:工作的新二元结构

研究创造性地提出‘瓶颈型工作’与‘辅助型工作’的分类框架:

  • 瓶颈型工作:直接决定经济增长上限的核心劳动,如高端制造业、基础科学研究等。这类工作正被AGI以‘摩尔定律级’速度接管。
  • 辅助型工作:锦上添花式的非必要劳动,如心理咨询、手工艺制作、高端服务业等。人类保留这些岗位并非因为AI无法胜任,而是算力资源优先投入更关键领域,自动化此类工作的性价比过低。

这种分类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人类之所以还能‘有事可做’,本质是AGI算力分配策略下的‘经济理性’选择,而非人类能力的不可替代性。

工资的算力定价时代

当劳动价值由‘计算机复制成本’决定,人类工资将面临双重挤压:

  1. 技能溢价消失:个人能力对收入的影响被算力成本稀释,工程师与清洁工的薪资差距可能由算力复制效率决定。
  2. 指数级衰减:随着量子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复制人类劳动的算力成本将呈指数级下降,最终趋近于零。

研究模型显示,到21世纪中叶,人类劳动对GDP的贡献率可能从当前的60%骤降至5%以下,而所有财富将加速向算力资源掌控者集中。这种转变将导致‘经济繁荣与个体贫困’的诡异并存:宏观经济指标持续向好,但绝大多数人陷入长期收入停滞。

转型路径的两种极端

研究通过经济建模揭示了两种可能的转型场景:

  • 技术爆炸式发展:若AGI突破速度远超算力扩张,将引发短期财富集中爆发与长期就业崩溃。某些行业从业者可能经历‘暴富-赤贫’的过山车式命运,加剧社会不平等。
  • 算力渐进式扩张:当算力增长平稳覆盖技术需求,工资水平将呈现‘温水煮青蛙’式的持续下滑,社会矛盾以隐性方式积累。

无论哪种路径,传统就业拯救策略都已失效。研究呼吁政策制定者将焦点转向‘计算资源红利分配’,提出全民基本收入(UBI)、算力公共化等解决方案。

存在主义危机:我们为何还要工作?

当劳动失去经济价值,人类将面临终极哲学拷问:在AGI可以完美替代人类核心工作的未来,工作是否还具备存在的必要性?研究指出,当人们清晰意识到:

  • 自身劳动对经济系统无实质影响
  • 个人贡献无法推动社会进步

传统工作伦理将遭遇根本性挑战。这种转变可能催生新型社会形态——有人选择通过‘辅助型工作’维持社会连接,有人则彻底退出劳动市场,转而追求艺术创作、社区建设等非经济价值活动。

研究启示:重新定义人类价值

耶鲁研究不仅揭示了经济系统的剧变,更迫使人类重新思考存在的本质。在AGI时代,人类需要从‘经济生产者’转型为‘意义创造者’,通过发展情感连接、文化创新、伦理构建等AI难以复制的领域,寻找新的价值支点。

正如论文结语所言:‘当机器接管了生存,人类终于有机会真正地生活。’这场静默的经济革命,或许正是人类摆脱工具理性桎梏、探索精神自由的契机。

延伸阅读

论文全文下载:https://conference.nber.org/conf_papers/f227505.pdf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