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闹大了!投资8亿刚赚钱就被“红雨衣”驱赶、接管工厂,官方回应

时间:2025-09-26 08:53:47 来源:吭哧有力 作者:吭哧有力

文 | 吭哧有力

企业家贷款2亿,倾举家之力凑6亿,总投资8亿建成的白酒生产污水处理厂,刚刚盈利尝到点甜头儿,就被镇政府给强制接管了。

一群“红雨衣”冲进厂子,事先招呼都不打一个,上门后两小时清场,直接接管了厂子,真是难评啊!

这事儿办得都对不起“仁怀”这名字,可真是一点儿都不仁怀啊!



开门招商,关门打“狗”

2017年,仁怀市捧着PPP(建设-经营-移交)项目的金饭碗,对着全国企业家唱山歌:"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



重庆老板唐显策可是个实在人,人家德国留学高才生,学得正好是环保专业,一看这阵势,真就带着全部身家过来了。

好家伙,这阵势让人想起赵本山那句名言:"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

唐老板万万没想到,自己成了那只被堵在墙角的耗子……



建厂过程那叫一个坎坷:征地拖一年,设计改八遍。

好不容易在2022年5月通过验收,厂子里刚飘起消毒水味儿,6月10日就冲进来一群"红雨衣"。

当众宣读了所谓的《解除合同通知书》。

员工回忆说:"手机都被没收,大巴一开,两小时清场完毕!"



唐老板含泪说道:“以前听说过有的地方有这种“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的恶劣行径,但没想到有一天会发生在我自己身上。”

就给你两个小时收拾个人物品,然后就把全公司人员强行撵出去。



之后就是,任凭你喊破喉咙,保安大门小门一锁,你别想再进去。

含辛茹苦建了5年的厂子,大把大把的钱投入进去了,结果老板被硬撵出去了。

这感觉和辛苦养大个孩子,结果被拐了有什么分别?

也有点区别,唐老板能看到“孩子”,但摸不着,更痛苦。



合同变废纸,端锅就走

所以,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凭什么“强制接管”唐老板的污水处理厂呢?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财务混乱"、"资不抵债风险"等等。



可法院的判决却啪啪打脸,法院根本不支持这份《解除合同通知书》的法律效力。

最终按撤诉处理,没有支持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的诉讼请求。

这波操作完美诠释了歇后语:麻袋绣花——底子太差。

律师赵良善说得在理:"接管得讲程序正义啊,不能学张飞审西瓜,想切就切。"



最魔幻的是,都这样了仁怀方面仍旧占着厂子不归还!

厂子被占三年多,政府还欠着几个亿污水处理费。

唐老板哭诉:"我们运行时水质几乎没超标过,反而是工商局接管后的几个月报表一片赤色,表示外排水严重超标。"





而当初说好的30年特许经营权,简直成了《西游记》里如来佛给的无字经书——看着是宝,实则空白。

赤水河畔的罗生门

如今这出戏演得比《狂飙》还跌宕起伏。

政府说企业"安全隐患整改不力",企业亮出监控平台记录自证清白。

唐先生说,在此之后,有关部门将这个投资8亿多元的污水处理厂交给北京一家环保公司运营至今。

真是应了老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照唐老板的说法,这个污水处理厂是贵州最大的白酒生产污水处理厂。

对白酒生产污水集中处理,共覆盖15个村,涉及辖区1045家白酒企业,日处理白酒生产污水能力为15000吨。

每年营收约为3亿,净利润也至少在8000万到1亿左右。



当初几个投资人就是看好它的前景,才把全部身家投入进去。

把方方面面的风险都考虑到了,万万没想到项目建成了却被政府接管。

记者联系管理该项目的工商局局长、副市长,无法接通,要不就是正在通话中。



企业家哭诉真扛不住了!

市场经济讲究的可是"人无信不立",当年晋商票号能汇通天下,靠的就是"一诺千金"。

如今某些地方政府的操作,简直是把招商手册当成了钓鱼指南——愿者上钩,上钩就煎。

因为仁怀这招“釜底抽薪”,唐老板的公司“元气大伤”。

公司从鼎盛时期的200多员工,如今就剩下30多人。



以前坐满了员工的工位上,如今空荡荡的。

不但如此,数亿的欠款不还,公司资金链断裂。

员工的劳动仲裁,拖欠供应商货款,催还投资款的,唐老板收到的法院传票多达120起。



唐老板直言,真的是经营不下去了,太困难了。

白居易早说过:"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

PPP项目不是过家家,今天拍脑袋招商,明天拍桌子抢厂,后天拍屁股走人,这么搞下去,以后谁敢投资?



看着人去楼空的办公楼,唐老板红了眼圈。

最后唐老板哭着说:“这是我这么多年的心血啊!”



仁怀市政府回应!

9月24日,据四川观察报道,仁怀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通报。

称已经关注到相关舆情,已经成立专班对该情况全面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并且保证依法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依法依规清理历史遗留问题。

对侵害企业家正当利益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

对采取非法手段牟取不当利益的行为依法查处!



写在最后:

这场8亿投资的"狸猫换太子"大戏,最后受伤的绝不只是唐老板。

当诚信成了奢侈品,发展的车轮早晚要卡壳。

但愿当地政府能早些明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营商环境不是韭菜,割一茬还能长一茬。

不如学学贵州茅台酒的精神——经得起时间沉淀的,才是真正的好酒。

至于这出闹剧,还是早点改成"浪子回头"的剧本吧,毕竟老百姓常念叨:"金山银山,不如给企业留座青山。"

信息来源:大象新闻



四川观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