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抗美援朝开战,毛主席拍板出兵。
可没有足够军火,靠小米加步枪,根本没法撼动美军。
于是,向斯大林开了口,这场交易,埋下了一笔沉重的军火债,几十年后才被一点点翻出来。
军火债起
1950年10月,中国决定出兵朝鲜,苏联提出条件:军火可以给,但一分钱不能少。
64个陆军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外加372架米格-15战斗机,账面价格高得惊人。
毛主席没有讨价还价,要求只有一个:赶紧发货。
根据苏联解密档案,第一批军火以全价交付,后续按半价贷款,年息2%。
纸面上打了折,实物却不全新,一批T-34坦克上,还能看到德军的弹孔,运输途中,大批武器零件残缺,弹药包装破损。
即便如此,这些军火仍是志愿军手里,硬气的家伙。
当时人民币刚改革,军火总价按1950年汇率,约合30亿人民币,这30亿,是中国抗美援朝直接的军事成本。
事情没有到此为止,1955年,苏军撤离旅顺。
走的时候,把地面设施、武器装备按“折旧价”打包卖给中国,清点结果,总值9.8亿人民币。
这些破旧军港、仓库、弹药库,再一次加在了账本上,债台高筑,毛主席咬牙签字,打赢仗,比什么都重要。
另一边,还有更隐蔽的账。
苏联派来的1.1万名专家,每人年薪高于中国部长一级,技术转让、工厂建设、培训费用,统统计入工业贷款。
1955年总计26亿人民币的新账,加在军火债之后。
至此,中国对苏总债务高达65.8亿人民币,如果算上利息和各种附加费用,部分史料估算,最终偿还金额接近86亿。
咬牙还债
1954年,抗美援朝结束,债务成了沉重的负担。
中央下令,必须按期偿还,不能赖一分钱,先是以物抵债,钨矿、锡矿、铜矿,轮船一船船拉往苏联。
全国调动16万吨钨砂、11万吨铜锭,有的省,连民用锅碗瓢盆都被熔掉送去炼铜。
加上出口农产品抵债,河南肉联厂年宰5000头猪,冷冻出口;江南丝厂连夜赶工,生丝一车一车地运往东北铁路,直通苏联。
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爆发,粮食极度短缺,全国断炊断顿,但对外还债计划没有中断。
毛主席指示:“宁可勒紧裤腰带,也要守信用。”
外交风向也变了,1961年,赫鲁晓夫提出愿意分期、无息偿还。
中国方面谢绝,周总理明确回信:“原合同条款不变,按期付清。”
河南郑州肉联厂档案记录:1962年肉类出口苏联量,为国内市场供应的1.3倍,普通家庭一年买不到一斤猪肉,工厂照样按计划出口。
1965年10月,中国提前一年清偿全部债务本息。
总还款额达86亿人民币,那年财政支出不过290亿,军火还债占了3%。
还完账后,毛主席在中南海开了个小型庆功会,唯一的庆祝,是让大家多吃一碗窝头。
还债的代价
1960年春,苏联突然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刚刚喘口气的中国,立即感到压力加倍。
专家走了,技术断了,债还得继续还,这是毛主席下定的决心:“政治可以转弯,账不能耍赖。”
一场艰苦的全民还债运动展开。
钨砂出口优先、铜矿出口优先、丝绸出口优先,工农业全面让路,保证外贸指标。
海南岛,钨矿工人每天下矿12小时,吃的是掺有米糠的饭团。
云南锡矿,井下工人每班死伤率达3%,许多人连工资都顾不上要,一心只为完成出口配额。
安徽阜阳一带,农民们白天种地,晚上采集橡胶树汁液,大部分橡胶没留国内,直接发往东北,再由铁路送往苏联。
连孩子们也参与了,广州、长沙的小学,组织学生编织出口用草绳,换外汇还债。
大城市也不例外,北京、上海的餐馆取消了肉菜配给,市民们半年难吃到一次猪肉。
河南肉联厂、天津食品厂依然每月定额宰猪出口。
一边闹饥荒,一边赶出口,连苏联也看呆了。
莫斯科官员在内部报告中写道:“中国的信用令人惊异,他们的还款意志比德国更顽固。”
1962年,形势更加紧张。
全国粮食总产下降到1949年水平,各省都在喊“保生存”,但中央依然下达死命令:“出口物资不得削减,贷款还款优先。”
黑龙江牡丹江一家工厂,为了出口缝纫机,工人们用废钢筋造齿轮,用旧铁轨打机床,昼夜三班倒。
机器做出来了,质量差,依然照样装船,换成外汇去还债。
那个时候,没人抱怨,从高层到底层,信仰只有一个:宁可自己苦,也不能让国家丢脸。
1964年,中国年还债额达到12.16亿人民币,几乎占全国财政支出的3%。
各省口粮配额一减再减,外贸出口任务一升再升。
这一年,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出口清单:矿石、橡胶、蚕丝、肉类、海产品,全优先出口。
“出口要像打仗一样,寸土必争。”
历史的账单
1965年10月,中国还清了所有军火债务。
从第一笔签约到最后一笔本息付清,整整15年。
毛主席没有开庆功大会,只让秘书在文件上批了一行字:“账清事了,另起炉灶。”
这笔历史账,至今仍在争议中。
根据苏联1991年解密档案,实际贷款金额约为32亿人民币。
86亿这个数字,包含了长年累积的利息、滞纳金、运输费用,如果扣除这些,净军火债务,远远低于后人认知。
旅顺撤军装备的问题也很复杂。
不少遗留下来的厂房、武器设施,实际已经老化、损坏,中国方面为这些残旧资产,付出了近10亿人民币。
有研究者认为,“旅顺遗产”实际价值不足5亿,但对于毛主席当时的选择,历史几乎没有争议。
抗美援朝必须打,没有苏联军火,单靠步兵冲锋,志愿军把美军挡在三八线,难度必然会更大。
米格-15在朝鲜战场击落132架美军F-86战斗机,苏式高射炮打落无数美军B-29轰炸机,步兵火力提升4倍以上,极大改变了战局。
通过引进、仿制苏联武器,中国建立了第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
56式冲锋枪、59式坦克、63式加农炮、歼-6战斗机,一代代武器装备,支撑了中国几十年的国防力量。
1964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一年,也是军火债快还清的一年。
毛主席对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了。”
债务也带来另一重阴影。
60年代初,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赫鲁晓夫不断拿贷款合同压人,一度试图借债务问题施压中国在国际上让步。
毛主席没有理会,既然钱已经还清,就没有任何理由受制于人。
到了1970年代,中国彻底走上独立发展道路,摆脱了苏联援助,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了“两弹一星”、重工业布局。
这一切,背后都站着那个沉甸甸的历史背景:15年军火债,练出了真正的硬骨头。
参考资料
1. 《苏联对华贷款档案解密》,俄罗斯国家档案局,2015年版,第154页
2. 《抗美援朝战争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编著,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第392-3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