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中国再抛257亿美债,特朗普暂停对台军售意图访华?

时间:2025-09-28 05:02:55 来源:纾瑶 作者:纾瑶

特朗普对华打出“交易牌”,暂停对台军售是真让步还是烟雾弹?中美博弈关键时刻,他迫切访华背后暗藏什么算计?中国连续抛售美债,美国如何接招?这场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博弈,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近期,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出现“反常”举动。在中美贸易谈判悬而未决的背景下,白宫突然释放消息,称可能暂停一笔价值4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计划。这一动作迅速引发国际社会猜测:美国是否在对华关系上“变软”?中美关系是否迎来回暖契机?



然而,事实远非表面简单。制造舆论一直是特朗普的惯用策略,通过“匿名官员”或“消息人士”试探外界反应,尤其是中方态度,再决定后续行动。白宫随后澄清“尚未最终决定”,暴露出这不过是虚空造牌——试图将台湾问题再次作为谈判筹码,换取中国在贸易等领域的让步。

特朗普为何选择此时“踩刹车”?答案直指美国当前的经济困境。关税战持续多年,美国未占到便宜,反而被中国抓住“小辫子”:大豆出口受阻、国内通胀高企、债务危机压顶。拜登政府留下的烂摊子,让特朗普不得不寻求中国帮助。

中国的反制手段中,最有力的一招是连续减持美债。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国不久前再次抛售257亿美元美债,总持有量降至7307亿美元,创2009年以来新低。这一动作直接刺中美国“大动脉”——美元霸权的核心在于全球各国持续购买美债、为其财政赤字融资。而美国财政与政治问题的恶化,让美债和美元成为随时可能引爆的“不定时炸弹”。



作为曾经的美债第二大持有国,中国如今的态度明确:不愿再为美国的经济风险买单。尽管英国和日本被迫接盘,但长远来看,根本无法填补美股这个“无底洞”。特朗普政府因此陷入尴尬境地:既需要中国在经济上“拉一把”,又放不下面子彻底调整对华强硬姿态。

于是,特朗普开始“左右互搏”:一边派军舰过航台海秀肌肉,一边在军售问题上“踩刹车”,故作放软姿态。但这种把戏,中国早已见怪不怪。中国外交部回应直白:“中美沟通渠道畅通”,但元首会面“还需要商量”。话虽平和,信号却明确:中国不吃讹诈这一套。要谈,可以;要打,也奉陪到底。但核心利益,绝不做交易。



中国的底气,来自更硬的“牌”。稀土供应、粮食市场、能源合作,甚至芯片进口,中国在这些关键节点上都具备反制能力。早在九三阅兵后,美国防长就公开表态“不寻求与中国冲突”。而在新加坡香会上,中国防长更是直接警告:外部势力若军事介入台海,解放军必奉陪到底,且一定能打赢。

反观特朗普,近期动作频频却难掩焦虑。他签署行政令,要求从9月21日起对境外申请H-1B工作签证的技术人才征收10万美元费用,否则禁止入境。表面看是“保护美国本土就业”,实则是自断经脉——高端科技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资源,美国能长期维持技术领先,靠的就是全球人才的持续输入。如今特朗普为短期民粹支持闭关锁国,无疑是给中国送上一份“战略大礼”。



特朗普的“交易艺术”再次上演:暂停对台军售是假,营造“善意氛围”是真。他真正想要的,是尽快安排访华行程,或在G20期间与中国领导人会晤,然后拿着象征性的妥协成果,宣告“对华贸易战胜利”,体面退场。就像中美元首19日通话后,他立马放出模棱两可的消息,称自己收到了中国的访华邀请,但具体时间未定。



然而,中美关系的改善,绝非特朗普一次访华就能实现。这需要美国用长期的诚意和尊重来维护。台湾问题是中国的红线,不是谈判的筹码。中美之间可以谈贸易、谈气候、谈全球治理,但一旦涉及主权,中国没有任何让步空间。

眼下,特朗普的小算盘打得再响,也掩盖不了一个基本现实:美国对华战略已陷入深度焦虑。打又打不赢,谈又谈不好,退又不甘心。而中国,正以持续的战略定力和清晰的底线思维,在这场博弈中牢牢掌握着主动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