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深圳网约车市场饱和:13万辆车日均12.9单,监管发布入行风险提示

时间:2025-10-02 19:18:38 来源:网约车观察室 作者:网约车观察室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9月30日发布的8月行业动态数据,揭示了一线城市网约车市场正在经历的深度博弈。随着运力持续扩张与订单量下滑的双重压力,行业监管部门再次向潜在从业者发出入行风险提示。

运力激增:13万辆网约车争夺有限订单

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深圳市共有27家网约车平台,已核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134490张,同时核发《深圳市出租汽车驾驶员证》367248张。这意味着平均每辆网约车对应2.73名持证司机,运力供给远超市场需求。

订单量持续下滑:日均12.9单背后的生存危机

根据各网约车平台数据,8月深圳市网约车日均完成订单量仅为12.9单/车,较7月再降0.1单。这一数据与运力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当月新增1040辆车、3640名司机,进一步加剧了“人-车-单”配比失衡。


收入困境:多数司机月收入难超6000元

行业成本结构显示,一辆新能源网约车日均折旧51元,叠加18%-25%的平台抽成、能源及保险支出后,租车司机需先覆盖4000元/月左右的租金成本。参照今年上半年数据,日均订单超10单的车辆流水约456.67元/天,但扣除成本后,多数司机月收入或难超6000元,部分租车从业者甚至可能陷入亏损。

“越亏越进”的反常趋势: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8月新增运力在订单量未同步增长的情况下涌入市场,使深圳网约车市场供需失衡问题愈发严峻。这种现象并非个例,成都、郑州等城市均出现类似情况,背后是就业市场压力下的“无奈选择”。部分平台通过“高月薪”虚假宣传吸引从业者,进一步埋下合同纠纷隐患。


多重挤压:公共交通分流与聚合平台崛起

供需失衡的根源在于多重因素挤压。一方面,深圳地铁线网密度全国第一,公共交通分流了核心出行需求;另一方面,聚合平台崛起加剧订单分流,传统平台市场份额被压缩。监管部门已连续释放风险信号,提醒警惕“保底模式”“无证营运”等四类陷阱。

破局之道:从“数量内卷”到“质量竞争”

从全国图景看,西安等20余城已出台政策规范低价竞争,推动行业转型。对于深圳市场而言,唯有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平台优化运力调控、从业者理性评估收益,才能破解当前困局。监管部门建议潜在从业者充分评估市场风险,避免盲目入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