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编辑:联盟菌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近日,中国政府采购报发布了《宁夏优化进口产品审核管理》一文,文中指出宁夏通过制度创新与流程再造,进一步强化进口产品采购审核管理,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树立了新标杆。
针对以往进口产品采购中存在的“采购范围界定模糊”问题,宁夏精准施策,明确划定了可采购进口产品的具体情形。例如,当国内产品无法满足特定技术要求,或无法通过合理商业途径获取时,方可采购进口产品。这一举措为采购单位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操作指引,有效减少了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新机制还释放出严格把控“专家论证关”的强烈信号。据报道,当采购单位计划采购进口产品时,必须组建一支由技术专家和法律专家构成的专业论证团队。
在专家选取环节,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坚决杜绝存在利益关联的人员参与其中,确保论证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论证材料要求详尽,需涵盖国内外产品对比分析、项目背景等多方面信息,为专家论证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
专家组将从技术、经济、法律等多个维度,对采购进口产品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展开深入论证,避免因盲目采购进口产品而导致资源浪费和财政资金的不合理使用。
这意味着,宁夏所有公立医院在采购进口医疗设备时,必须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确认国产设备无法替代、国内无法获取的情况下,方可采购进口设备;否则,需严格遵循《政府采购法》,优先支持国产医疗设备。这一政策导向,无疑为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进口产品采购,从严审查成趋势
众所周知,专家论证在公立医院采购进口医疗设备的准入流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除宁夏外,南京市财政局也发布了《关于加强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强化了进口产品采购的审核管理。
该通知着重强调,对于那些缺乏具体内容、细化程度不足、量化指标缺失且论证不够充分的结果,财政部门将不予审批。南京市财政局还明确,对单笔采购1000万元以上产品,必须组织市场调研,了解拟采购产品是否有国内代理商、是否涉及专机专用耗材、独家维护保养等服务,避免“低价采购、高额维保”。同时,专家论证小组则需由5人以上单数组成,论证过程需细化技术参数对比、国产替代可行性分析,杜绝“形式论证”。
在规范评审专家行为方面,河北省财政厅也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旨在规范评审专家的评审行为,加强对评审专家的动态管理,提高政府采购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实际上,除南京和宁夏外,浙江、四川、咸阳、山东潍坊等多地近年来也陆续发布相关文件,明确要求严格把控政府采购的“论证关”,秉持非必要不进口的原则,优先支持国产产品。
多省落地!严查违规采购进口行为
除强化采购人及专家论证环节管理外,进口产品采购审核机制以及《政府采购负面清单》等举措,也在管理进口产品采购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安徽、浙江、四川、重庆等多个省份密集发布通知,着重强调优先采购本国产品,并将采购进口产品等行为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上个月,郑州市中原区财政局发布了《中原区政府采购负面清单(2025 年版)》,明确列举了六大类66项禁止行为。其中包括“将非进口货物的生产厂家授权、承诺、证明及背书等作为资格条件”,以及“违反《政府采购法》第十条规定擅自采购进口产品”等内容,为政府采购行为划定了清晰的“红线”。
不仅招采领域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税收政策也异军突起。202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自2025年3月1日起,所有高端进口医疗设备,不管销售数量几何,均不再享受免税政策。这一政策调整,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
此外,公立医院违规采购进口产品的行为已纳入各地纪检委的监察范围。今年6月,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公布了十一届省委第四轮巡视整改情况,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均被查出存在进口设备采购项目未按规定公示、进口医疗设备招标违规、部分设备采购项目虚假市场调研、进口设备采购专家论证意见未公示等违规问题。这些违规行为的曝光和处理,彰显了政府对进口设备采购监管的决心和力度。
各地严格的进口准入、审核和问责机制,以及税收政策的协同作用,将有效遏制公立医疗机构盲目采购进口医疗设备的现象,为大批优质国产设备进入医院创造有利条件。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医疗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医疗产业的转型升级。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中对官方政策的相关解读,仅代表本平台观点,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影响负责,转载请后台联系编辑。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