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上海重磅布局!闵行等三区将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地

时间:2025-10-06 07:24:56 来源:艾米手工作品 作者:艾米手工作品

上海正式启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升级计划,闵行、浦东、奉贤三区将作为核心承载区,重点打造三大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区。根据最新发布的行动方案,到2027年,上海力争新增首次获批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超500件,培育2个产值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这一目标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医疗器械制造产值达555.1亿元,占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的27.6%。尽管基础雄厚,但要从“有基础”迈向“能落地、能出海”,仍需突破供应链韧性、临床转化效率、人才交叉培养等关键瓶颈。此次行动方案提出的两大核心指标——500件三类注册证与2个百亿级企业,正是破解这些痛点的关键抓手。

供应链韧性:从实验室到临床的“最后一公里”
技术与供应链的矛盾在高端器械领域尤为突出。以脑机接口微电极研发为例,关键零部件与特种材料的供应不稳定长期制约研发进度。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布局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产业,强化供应链韧性。这对类似研发团队而言是重大利好,但政策落地需配套建设产线、测试平台及标准化体系。正如某研发团队负责人所言:“产品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可复制的工艺和可验证的质量体系。”

临床转化:审评审批的“时间战”
临床转化与审评审批效率直接影响产品上市周期。行动方案提出提高医学伦理审查效率、探索境外已上市产品先行试用等措施,直指产业化瓶颈。对创业公司而言,提前绑定医院合作者、伦理委员会及真实世界数据渠道至关重要。某医院创新项目负责人透露:“企业若能在产品成熟前完成临床协同,可将审批周期从两年缩短至一年多,这对初创企业而言意味着生死差别。”



人才培育:交叉学科的“破局点”
高端器械研发需要兼具AI工程与临床医学背景的交叉型人才,而此类人才长期短缺。行动方案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加强多学科交叉建设,其落地关键在于将教学与企业项目直接挂钩。例如,某高校联合实验室通过整合3个小团队的技术,成功开发出具有量产潜力的模块,效率远超单打独斗模式。

投资与并购:结构性机遇下的风险把控
对投资者而言,当前是结构性机会期,但风险集中。资金可催生多样化产品,但若临床应用与支付端不匹配,仍可能导致商业化失败。行动方案提出优化支付模式与鼓励并购,预计未来两年将出现更多“链主企业”通过整合上下游形成规模化产品线。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供应链解决能力、临床路径获取能力及医院渠道资源,而非单纯追逐技术噱头。

医院与用户:理性看待创新产品
对医院和患者而言,新优药械目录与入院应用优化将加速创新产品落地,但需理性判断临床价值。患者应关注临床证据与成本效益,避免盲目尝试新技术;医院则需建立透明评价机制,平衡早期试点与患者知情保护,避免“创新”沦为营销噱头。

上海此次政策升级,从“扶技术”延伸至“扶链条、扶资金、扶临床、扶人才”,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但蓝图落地需企业深耕产品、医院优化流程、资本长期投入、地方细化标准。正如行业专家所言:“机会真实存在,但并非人人能分得蛋糕,主动出击与扎实执行才是关键。”

您如何看待这一政策?身边是否有相关从业者因此受益或受影响?欢迎分享您的观察与担忧。

来源:上观新闻·解放日报(作者:俞陶然),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