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美国在战略层面始终对中国保持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认为中国的核力量虽具备反击能力,但不足以形成全面威慑,更遑论与美国进行对等的战略博弈。然而,一枚在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的导弹,彻底打破了这种认知。
这枚导弹就是“惊雷-1”,由中国空军轰-6N战略轰炸机携带的空射弹道导弹。美国媒体、军方和智库在看到“惊雷-1”后,连夜研究其性能、部署和战略意义,最终得出明确结论:在新一代核力量面前,依靠军事施压迫使中国让步已不再现实。
过去,中国的核战略一直保持克制与低调。尽管外界普遍推测中国具备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但空基力量始终未被官方证实。
直到九三阅兵,“惊雷-1”的正式亮相,标志着中国首次公开了战略核力量的全部组成。
从强调“有限威慑”到如今强调“可靠反击”,中国在核战略上不再满足于模糊性,而是开始主动塑造外部认知。“惊雷-1”的出现,不仅填补了中国空基核打击的空白,更让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全面具备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国家。
这次“官宣”并非通过白皮书或军方发布会,而是以最具象的方式,在全国瞩目的阅兵式上,毫无遮掩地展示给全世界。
美国《战区》(The War Zone)网站在阅兵后迅速发布长篇分析文章,称“惊雷-1”的战略冲击远超导弹本身。
这不仅是军事技术的展示,更是中国战略意志的公开表达。美国国防部随后更新了对中国核力量的评估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在核力量质量上取得重大进展,并极有可能已具备预警发射能力。
这种转变对美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曾经依赖“核优势”锁定战略主动权的美国,发现自己面前出现了一个不再模糊、不再回避且越来越接近对等的对手。
“惊雷-1”的战略震撼力,首先来自其技术能力。作为首次公开的空射弹道导弹,它的性能绝非展示型武器。
根据美媒的公开分析,“惊雷-1”可能是东风-26D的空射版本。东风-26作为中国目前部署的中远程弹道导弹,其陆基版射程约为4000公里。
而空射版本由于发射平台具备高空高速优势,其射程理论上可达8000公里以上。更关键的是,“惊雷-1”依托的发射平台——轰-6N,还具备空中加油能力,这意味着它可以在远距离执行任务,极大地扩展了中国的核打击半径。
这不是纸上谈兵的推演,而是具备现实可操作性的部署平台。过去,美国对中国核力量的最大判断是“数量少、结构单一、反应不快”,因此在战略部署上仍采取压制性态势。但如今,中国不仅在导弹射程上实现突破,更通过技术迭代提升了突防能力。
“惊雷-1”据称可搭载机动式再入飞行器(MaRV)或高超音速助推滑翔飞行器(HGV),这类技术的加入意味着其在面对敌方反导系统时具备更强突防能力。
简单来说,不仅打得远,而且打得准,还打得穿。美国军方非常清楚这一点。五角大楼在评估中指出,中国的核反击能力不再受限于“报复性打击”,而是具备了探测到敌方核威胁后实施快速大规模反击的能力。
这种预警发射态势,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时才具备的能力,中国今天实现了。
美国的战略家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他们面对的核对手,已经不是十年前的中国。
美国之所以对中国的“惊雷-1”高度敏感,是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主动权。过去,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外交策略,始终保留着一种可控胁迫的空间,即借助航母编队、战略轰炸机、导弹防御系统等手段,对中国进行战略压制。
但当中国正式公开三位一体核力量,尤其是具备远程投送能力的空基导弹之后,美国必须重新评估其战略布局。任何形式的局部冲突升级,哪怕是局部动武,都不再是零成本的选择。
这正是中国想要达到的效果:不是要主动使用核武器,而是要告诉所有潜在对手——你不能低估中国的反击能力。
英国《卫报》在阅兵后评论称,中国这次公开展示陆基、海基、空基核力量,是“向世界传递一个清晰信号:北京的长期目标是与美国形成对等的军事威慑能力”。
美国媒体CNN、《华盛顿邮报》也都关注到中国新一代核武器的技术升级,认为这将改变整个印太地区的战略稳定结构。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旧思维的反应。例如前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中国的阅兵应该更多强调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这一说法显然脱离当下现实。
我们不再默默承受,也不再任人摆布。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核政策强调最低威慑,并长期保持战略模糊。
但这次“惊雷-1”的出现,标志着这一战略正在转向更为清晰、透明和可验证的方向。
中国在核战略上始终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但这不代表中国不会准备最严厉的反击能力。恰恰相反,只有在具备强大反击能力的前提下,这种“不首先使用”的承诺才具备可信度。
中美战略竞争长期化已经成为共识,局部摩擦和不对称博弈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必须构建一个“可控升级、可调节反应”的核力量体系,让对手知道,任何轻率的军事冒险都将面临不可承受的后果。
军事力量的本质,从来不是用来动武的,而是让战争变得“不值得”。在核战略领域,最好的结果不是胜利,而是避免战争的发生。
参考资料:
“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震撼亮相,台退将:解放军“核三位一体”最后一块拼图拼上了
2025-09-04 11:28·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