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执政风格以快节奏著称,其决策过程常被外界视为随机性极强,往往源于个人执念的即时驱动。这种施政方式导致出台了诸多极具争议性的政策,使得政务处理显得杂乱无章。例如,在2024年9月22日,特朗普直接推翻了关于自闭症肇因的科学共识,并宣布将一个左翼反法西斯运动定性为国内恐怖组织,这些举动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其中核心问题在于总统是否拥有此类决策的权力。
令人费解的是,尽管特朗普的施政风格饱受争议,但他依然在美国国内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对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特朗普对选民具有极强的煽动性,必须正视其背后的支持力量。
要深入分析特朗普在施政混乱中仍能获得广泛支持的原因,需先戳破其“雷厉风行”的假象。实际上,特朗普并非一位有规划的政客,而是凭个人兴致行事,想到哪儿就干到哪儿。
以2024年9月22日的事件为例,特朗普一言不合就推翻了关于自闭症肇因的科学共识,随后又决定将左翼反法西斯运动定为“国内恐怖组织”。这一系列举动连美国国内的法律专家都感到困惑,纷纷质疑总统是否拥有此类权力。
更令人惊讶的是,特朗普此前曾试图向洛杉矶派兵管控治安,但被法官裁定违法并驳回。然而,没过多久,他又提出要向芝加哥派兵,展现出一种“我想干就没人能拦着”的蛮横态度。
尽管特朗普将政务搅得一团糟,但在民调中依然有大批支持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必须正视特朗普背后的力量。实际上,特朗普并非自己在主导局面,而是被几股势力架在台前的“幌子”。真正支撑他的,是那些能从中捞取好处的资本、想保住利益的行业,以及会帮他“洗脑”的舆论圈子。
首先,特朗普的最硬靠山是华尔街那些攥着钱袋子的金融资本。特朗普刚上台时,就实施了给富人减税、放松金融监管等大动作。这些政策直接让华尔街的大佬们赚得盆满钵满。2023年,华尔街六大投行的股价平均上涨了18%,摩根大通更是飙升了31%。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后来公开表示“特朗普在关键问题上是对的”,言下之意就是“能让我们赚钱的总统,就是好总统”。
对于这些金融资本家来说,他们根本不在乎政策合不合理、会不会引发争议。只要能继续给富人减税、让他们少受监管束缚,特朗普再怎么折腾都有人愿意掏钱支持。
他们心里清楚,如果换了民主党上台,搞不好就要推行“25%富翁税”,到时候自己的利润会大幅减少。相比之下,特朗普的“混乱”反而成了“安全牌”。因此,每逢选举,这些资本就会悄悄砸钱,要么资助支持特朗普的超级PAC(政治行动委员会),要么通过企业捐款帮他拉选票。连高盛前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都私下表示“特朗普能保障我们的利益”。资本的支持,正是特朗普敢乱折腾的底气。
除了金融圈,工商界的大佬们也把特朗普当成了“利益代言人”,尤其是科技和传统能源这两个领域。
硅谷的马斯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嘴上说“不直接给特朗普捐款”,但转头就高调参加他的竞选集会,还在宾夕法尼亚、密歇根这些摇摆州搞“投票抽奖”,吸引年轻人给特朗普投票。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特朗普对科技巨头的态度比民主党“软”。民主党总想着拆分大科技公司、加强数据监管,而特朗普只会喊“美国科技要领先”,却不碰这些巨头的核心利益。
马斯克心里清楚,只要特朗普在台上,特斯拉的工厂审批、新能源补贴等都能少点麻烦。再看传统能源业,石油、天然气老板们更是把特朗普当成“救世主”。
民主党一上台就喊着“2035年实现电力零碳排”,这等于要断了传统能源的活路。而特朗普呢,不光退出《巴黎协定》,还放开了本土石油开采,甚至帮着能源公司游说国会,让他们的产品能卖到更多国家。2024年初,美国石油协会直接给特朗普的竞选团队捐了200万美元,明摆着“我们就认你这个总统”。这些工商大佬手里有资源、有影响力,他们能通过企业内部宣传、员工福利绑定等方式,让不少基层员工觉得“支持特朗普就是保住自己的工作”,无形中帮特朗普拉了不少票。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背后有个盘根错节的保守派舆论圈子,能把他的“混乱施政”包装成“为民发声”。查理·柯克这个年轻人就是个典型,他靠着在TikTok上骂跨性别政策、反对堕胎权,圈了几百万粉丝,成了年轻保守派最信任的人。
他创办的“转向美国”组织,专门到大学、社区搞宣讲,把特朗普的减税政策说成“帮年轻人省钱”,把限制移民说成“保护美国人的工作”,硬生生把不少原本打算投民主党的年轻人拉到了特朗普阵营。还有本·夏皮罗这种老牌舆论大V,天天在YouTube、推特上发视频、写文章,翻来覆去就说两件事:“民主党搞通胀让你买不起菜”“非法移民抢了你的工作”,把民众对生活的不满全引到民主党身上,再把特朗普塑造成“唯一能解决问题的人”。
这些舆论推手就像“传声筒”,把特朗普那些离谱的政策——比如推翻科学共识、随意定性组织——都粉饰成“对抗精英阶层的正义之举”,再通过社交媒体灌输给普通选民。
很多人没精力去查政策细节,听多了就觉得“特朗普虽然乱,但至少在为我们说话”,不知不觉就成了他的支持者。还有一群被蒙在鼓里的人,就是美国的中产阶级和小生意人。他们怕交更多的税,怕大政府搞福利分走自己的钱,怕非法移民抢了自己的生意。特朗普刚好抓住了这个心思,天天喊“美国优先”“给中产阶级减税”,还承诺“打击非法移民、保护小企业”。
比如他之前说“要把企业税从35%降到21%”,不少小餐馆老板、小商店店主一听就动心了,觉得“这总统懂我们的难处”。
可他们没看清,特朗普的减税政策看似帮普通人省钱,实则大头都让大公司和富人占了。2023年,美国最富1%人群的税后收入增长了12%,而中产阶级只增长了3%。很多小生意人到最后发现,自己的利润没涨多少,反而因为特朗普的贸易战,进口原材料贵了不少。但这些人被“减税”“保工作”的口号冲昏了头,加上保守派舆论天天说“民主党会让你交更多税”,他们就认定特朗普是唯一的选择。
其实他们就是资本游戏里的“垫脚石”,资本需要他们的选票撑场面,特朗普需要他们的支持显得“有民意基础”,可真到了分利益的时候,他们永远是被忽略的那一个。
说到底,特朗普能在施政混乱的情况下还获得支持,根本不是因为他有什么能力,而是背后几股力量拧成了一股绳:金融资本要赚钱,所以给他钱;工商界要保利益,所以给他资源;保守派舆论要掌权,所以帮他“洗脑”;中产阶级和小生意人被短视的利益蒙了眼,所以给他选票。这些力量根本不在乎美国政务乱不乱、民众生活有没有真改善,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就愿意把特朗普架在台上。
这事儿说穿了,就是美国政治被利益绑住了手脚——总统不是为全民服务,而是为背后的资本和势力打工,哪怕把国家搞得一团糟,只要能让支持者满意,就能继续站在台上。
这种“利益优先”的政治逻辑,才是特朗普“乱而不倒”的真正原因。说出来其实挺讽刺的:一个号称“民主典范”的国家,总统的支持率居然是靠资本和舆论堆出来的,而不是靠实实在在的政绩。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CNN“打假”:特朗普上任100天,100个说谎任务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