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上海多所学校的学生午餐供应出现异常:一道虾仁炒蛋被临时撤下,学生反映菜品存在异味,部分学生食用后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事件引发家长广泛关注,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介入调查,要求供应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据新民晚报报道,9月15日中午,上海多所学校的学生餐中,一道虾仁炒蛋被临时撤下。学生反映该菜品“有臭味”,部分学生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校方随即为学生补发了饼干、面包等替代食品。
记者向多所学校求证,校方确认确有此事。涉事套餐由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该公司业务覆盖上海16个区的500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
邵女士讲述女儿吃学校配餐后呕吐的情况
9月17日,潇湘晨报记者联系到上海市闵行区某小学的家长邵女士。她表示,自己读一年级的女儿在9月15日食用学校配餐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女儿说菜有臭味,闻到就想吐,回家后提到此事还会干呕。”邵女士说。
通过家长群,邵女士还了解到,9月15日学校将配餐中的一道菜替换为小面包,但家长拍摄的面包配料表显示,产品含有精炼植物油、白砂糖及多种香精添加剂。“配料表这么复杂,感觉很不干净。”邵女士表示,不清楚替换菜品是否与虾仁炒蛋事件有关。
另一名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多次抱怨学校配餐“没营养、不好吃”,配餐中包含大量油炸食品及速冻鸡鸭肉。“我们只希望孩子能吃上安心、健康的午餐,而不是被不新鲜的食材糊弄。”
上海学生家长反映学校配餐提供的面包配料表不干净
9月16日,东方网·纵相新闻报道,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针对事件回应称,有学校反映虾仁中存在细沙,“不是所有批次都存在问题,也不存在其他食品安全问题,因为我们留样了。”公司表示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同日,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受采访时表示,已关注到此事并展开调查。记者多次联系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但电话均未接通。
9月16日,上海绿捷公司门口 图片来源于东方网·纵相新闻
针对此次事件,媒体评论指出,供应商称虾仁含细沙与家长反映的“发臭”性质完全不同,前者影响口感,后者可能危害健康。作为日供餐50万份的企业,绿捷公司的餐品质量关系到千家万户,仅凭自证难以消除公众疑虑。
目前,上海已推行AB制学生午餐,但统一配送的餐食在口味上难以满足所有学生需求。不过,食品安全是底线,供应商需公开透明流程,接受全社会监督。相关部门可通过全链条监管、学校留样检查及家长陪餐制度,共同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预防为先”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平时需加强风险排查,避免事后补救。只有建立政府、学校、家长多方参与的监管体系,才能真正守护学生的饮食健康。
来源:潇湘晨报 记者曾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