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贵金属市场近期风云突变,黄金与白银价格双双上演“断崖式”跳水,引发全球投资者高度关注。10月21日晚间,伦敦现货黄金盘中最大跌幅达6.3%,创下2013年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现货白银跌幅更为迅猛,最大跌幅达8.7%,刷新2021年以来的单日跌幅纪录。这场突如其来的暴跌,不仅让市场措手不及,更引发了关于牛市是否终结的广泛讨论。

在连续多日刷新历史高点后,贵金属市场突然“变脸”。10月21日午后至晚间,国际贵金属市场突发剧烈震荡,金、银价格大幅跳水。Wind数据显示,伦敦现货黄金盘中最大跌幅达6.3%,现货白银盘中最低触及47.817美元/盎司,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最大跌幅达8.7%。进入10月22日,跌势未止,伦敦现货黄金盘中最低触及4002.89美元/盎司,现货白银盘中最低下探至47.48美元/盎司。A股贵金属板块也承压,西部黄金、招金黄金、湖南黄金等盘中跌幅超5%。
此次贵金属突然下挫,从消息面看,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出现缓和迹象是重要因素之一。据新华社报道,德国、法国、英国等多国领导人联合发表声明,支持“立即停止军事行动,以当前接触线为起点展开谈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签署该声明。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这一突发性事件直接缓解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削弱了贵金属的避险需求,成为触发价格回调的直接催化剂。
从市场层面看,前期上涨已为调整埋下伏笔。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指出,在本周暴跌之前,黄金今年上涨幅度已超过65%,累积了大量获利盘。结合期货持仓情况,过去几个交易日里,空头因无法忍受亏损,出现大量止损盘,推动了价格上升;而价格上涨又使得更多多头选择卖出平仓、兑现盈利,最终导致黄金价格大幅下跌。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补充道,从根本上看,前期金、银价格持续走高,积累较大涨幅,市场内部已存在较强的获利回吐压力。此次下跌正处于阶段性高位回调的技术调整周期。此外,美元指数的强势上行、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攀升,直接削弱了无息资产黄金和白银的吸引力。全球投资者对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的转变也是关键:随着数据显示美国经济较为强劲,市场对美联储降息进程的乐观情绪有所降温,使得资金回流美元资产。
此次金、银暴跌引发市场对其未来走势的强烈关注。以往,贵金属大“牛市”往往由通胀失控或金融危机驱动。如20世纪70年代的黄金牛市源于美元信用崩塌和石油危机引发的恶性通胀;2011年的上涨则与全球量化宽松、货币超发引发的保值需求密切相关。而此轮贵金属价格的上涨,则得益于政策、需求与避险的共振。
对于近期的深度调整,王红英认为,“短期下跌不会改变黄金上涨的长期逻辑。当前地缘政治博弈并未消失,美国超36万亿美元的债务问题也不可能短期解决;而且相关冲突只是有暂停意向,并未实质性结束,这些支撑黄金价格的长期结构性因素仍在”。
薛洪言也认为,此次下跌并非趋势性反转。“金、银的避险属性没有失效,只是市场情绪阶段性切换。避险属性的核心是对冲系统性风险,并非对短期事件的线性反应,当地缘冲突从‘升级’转向‘停火’,避险需求退潮属于正常市场调节。”他提到,短期波动不会改变大类资产配置的长期逻辑,但可能影响短期资金流向,部分资金或从贵金属转向风险资产。
从市场情绪看,10月21日金、银价格骤跌曾引发短暂恐慌,但随着10月22日伦敦现货黄金在4100美元/盎司关键支撑位逐步企稳,市场恐慌情绪逐步得到控制。王红英分析指出,当前市场正处于技术性支撑的关键位置,短期恐慌基本消散。
从全球投资环境来看,王红英进一步分析称,当前市场“资产荒”特征显著。因美股泡沫化程度较高,投资者配置意愿有所下降;中国经济虽处于阶段性调整期,人民币计价资产估值具备优势,但中长期回升仍需时间。在此背景下,叠加大国政治经济博弈、区域事件等潜在风险,以及美国高负债带来的信用不确定性,黄金、白银作为传统避险与保值工具,中长期仍是机构投资者及各国央行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压舱石”。
对于投资者而言,是否还能上车?薛洪言建议,高风险承受能力者可考虑逢低补仓,把握大跌带来的布局机会;中低风险偏好者除非仓位特别重,否则建议耐心持有,依托长期支撑逻辑等待市场企稳反转。王红英则提醒,投资者要先明确自己是短期投机还是长期资产配置,如果是长期资产配置,要静待市场稳定后再考虑入场,投资品种方面,应避免使用过大杠杆的投资品种,可选择黄金金条、纸黄金或者黄金ETF产品等较为稳定的投资选择。
对于当前持有贵金属资产的投资者,曾刚进一步补充道,建议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差异化的应对策略。风险偏好较低的保守型投资者,可以适当减仓,优先保留核心底仓,将部分收益“落袋为安”,规避后续短期亏损扩大的压力;同时建议设置动态止损位,降低持仓波动性。稳健型投资者可保持观望,既不盲目加仓,也不急于减持,若后市进一步下探,临近关键支撑位可择机补仓,拉低整体成本。对于激进型投资者而言,可考虑在本轮调整过程中分批吸纳,但需严格风险控制,设好止损区间,避免追涨杀跌。整体来看,建议长期配置黄金仓位不宜超过总资产的10%—20%,除非有更强的抗风险需求。面对市场大幅波动,稳健心态、合理仓位与科学分散配置,才是应对贵金属“牛熊转换”的不二法宝。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周义力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