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凹凸快
AI万神殿 原创出品
在上一篇探讨《AI创业得了一种「vibe造词病」》的文章中,我们刚刚批评了浏览器行业:仅仅加个插件就能自称「创新」了吗?没想到,OpenAI在周三一大早就发布了自己的浏览器——Atlas。这让人不禁感叹,奥特曼似乎总是与我「凹凸快」唱反调!
然而,当我亲身体验了OpenAI推出的这款浏览器后,不得不抛出一个大胆的观点:无论是开发通用Agent还是浏览器,OpenAI目前都难以与中国团队相抗衡。
具体功能这里就不再赘述,媒体朋友们已经对这款浏览器进行了深入剖析。下面,我就简单展示两张对比图:左图是ChatGPT Atlas,右图则是Fellou浏览器。

说实话,这两款浏览器在外观上简直如出一辙。当然,我并不是在为国产AI浏览器Fellou打广告,但它们在功能上的相似度确实太高了。比如,它们都具备agentic调用工具的能力,可以指挥浏览器进行社交平台博主的关注等操作。
此外,Atlas浏览器官宣的一大亮点是在右侧呼出一个AI侧边栏对话窗口。这不禁让人想起我们上篇文章中的批评:难道加个AI侧边栏就能让产品焕然一新了吗?
01 原生AI能力名不副实
OpenAI一直强调Atlas的「原生集成」优势,但在实际体验中,我却遇到了不少问题。以我常用的AI翻译功能为例,作为英语水平有限的我,上网时离不开翻译工具。然而,Atlas既不能像谷歌浏览器那样翻译整个网页,甚至在要求翻译单篇文章时,还提醒我「输入内容过长」。这还不如我在Chrome上装个AI插件来得实用。而且,其调用工具的Agent能力也并没有比Manus、Genspark等中国产品更出色。
作为浏览器形态的ChatGPT,其AI能力似乎有所减弱;而如果只做一个AI chatbot,又无法与坐拥30亿用户的Chrome浏览器相提并论。这简直就是反向田忌赛马,OpenAI是如何做到用自己的下等马去对抗别人的上等马的呢?
于是,一个有趣的场景出现了:当Atlas浏览器负责人兴高采烈地介绍产品时,萨姆·奥特曼的眉头却皱成了一个「囧」字。

图片来自「赛博禅心」
02 OpenAI的「应用魔咒」
这并非OpenAI首次在应用层面遭遇挫折。之前推出的通用Agent,与中国的Manus和Genspark相比,时间上就晚了三四个月。而且,Manus的多代理并行研究能力、Genspark的「Mixture-of-Agents」架构,都在产品层面展示了强大的实力。相比之下,OpenAI的Agent和浏览器似乎只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理由:我们是ChatGPT原生的,根正苗红!
作为全球顶尖的大模型公司,OpenAI在C端产品上的表现却屡屡受挫。这反映了中美AI应用落地的显著差异:OpenAI倾向于「展示技术肌肉」,其产品思路是「我有了锤子,所有东西都是钉子」;而中国团队则更偏向于实用主义打法,虽然原生技术受限,但主打一个听劝。
OpenAI在技术和应用的判断上无疑具有远见,但做应用更多的是一个工程问题,需要投入实实在在的人力物力。ChatGPT在应用层面面对的是如狼似虎的中国AI应用团队,而在大模型层面则又要与谷歌等老牌巨头竞争。
因此,原本的工程问题对于ChatGPT来说成了一个战略选择的问题:是追求AGI(通用人工智能)还是专注于AI应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OpenAI对亲自下场做应用如此执着呢?
答案可能有三个:
一切为了数据。浏览器在可见的未来依然是入口级应用,是获取用户一手数据和行为的利器。作为「道德楷模」的萨姆·奥特曼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定义交互范式。互联网时代的浏览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手机,都定义了各自的交互范式。谁也不知道AI时代的入口产品是什么,直接做硬件步子太大容易扯淡。不如先做个能做的,顺便还能恶心一下谷歌。
另外,拥有一个顶流应用才能避免沦为其他巨头的「技术提供商」。
这些理由听起来都很合理,但问题是:野心再大,也得先把产品做好啊……
03 谷歌的「克制」
体验完Atlas浏览器后,我猜谷歌也是惊出一身冷汗,但这会正暗自窃喜其当前的「克制」策略。Chrome浏览器坐拥30亿用户,这成了一个甜蜜的烦恼。不搞AI怕掉队,但任何一个动作都可能引来成千上万用户的骂声。更何况谷歌的核心广告商业模式与「AI直给」存在天然矛盾。
因此,我感觉谷歌现在的「克制」是被迫的温水煮青蛙:在开发者工具中加个AI辅助、推出AI标签页整理、加个Gemini插件……
写到这我脑袋里冒出个残酷的想法:像Atlas、Perplexity Comet、Dia这样的AI原生浏览器,实际上都在给Chrome 「免费试错」。反正什么叫AI浏览器远没结论,小老弟们先迈步子,给老大哥趟趟路。一旦市场被教育成熟、技术路径被完全验证,拥有海量用户的Chrome浏览器将迅速下场「收割」。
能打败谷歌的,恐怕只有反垄断法了。
我很好奇OpenAI给产品取名为Atlas,到底多大程度上是受到「自私圣经」《阿特拉斯耸耸肩》这本书的影响。在安·兰德的故事里,世界的「创造者」最后通过罢工来表达不满。当OpenAI发现即使有最牛逼的大模型,在做应用这条路上依然被东方神秘团伙吊打时,会不会也要中途撂挑子不干?
*本文如有提及上市公司,仅作为研究交流用途,不构成推荐股票或相关金融产品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