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德林
杉杉集团的重整之路,注定是一场充满竞争博弈、资本运作与利益纠葛的复杂棋局。从联手竞标时的“卿卿我我”,到中标后的“过河拆桥”,新扬子商贸与赛迈科的合作关系暴露出重整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这场重整不仅面临公平、公正、公开的拷问,更引发了关于“遴选白衣骑士还是资本玩家”的深层争议。
令人震惊的是,中标牵头人新扬子商贸及其幕后老板任元林所属的“扬子江”系,作为资本市场老手,其参与的上市公司多次走向ST乃至退市。杉杉集团此次重整,潜藏着从产业危机滑向资本陷阱的风险,未来是福是祸仍未可知。
郑永刚离世:杉杉帝国的危机开端
2023年,65岁的郑永刚在日本溘然长逝。这位中生代浙商从服装厂起家,将杉杉股份打造成锂电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的全球龙头,深受业界尊敬。然而,他的离世成为杉杉集团危机的导火索。
行业周期波动叠加企业控制权争夺隐忧,让杉杉集团陷入造血受阻、融资梗塞的困境,债务危机如多米诺骨牌般席卷而来。二儿子郑驹与遗孀周婷的争权戏码,最终因破产重整而双双失去控制权,杉杉股份即将“改姓”。
17家意向投资人竞逐:产业协同成关键门槛
郑永刚生前最骄傲的成就,莫过于主导杉杉股份打破国内空白,建成国内第一条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并瞄准被日韩垄断的偏光片业务,支撑中国液晶面板产能,在大尺寸偏光片全球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因此,当杉杉集团宣布破产重整时,17家意向投资人摩拳擦掌,其中不乏京东方科技集团、中国建材集团等巨头。作为宁波产业链上的重要公司,杉杉股份的注册地宁波鄞州及鄞州法院在主导破产时起重要作用。遴选小组明确要求产业协同是重要考量因素,既保护杉杉股份长期战略发展,也维护地方产业链稳定。

新扬子商贸中标:产业协同方为何消失?
经过严格筛选,京东方与中国建材等均出局,以船王任元林控制的新扬子商贸组成的联合投资体成为中标者。然而,新扬子商贸出价并非最高,且其作为扬子江金控旗下的投资平台,主要投资金属、船舶、化工等领域,与杉杉股份产业协同性存疑。
关键角色赛迈科材料在此中起了重要作用。这家由中钢集团发起设立、承担国家战略新兴材料研发任务的企业,最早参与竞标并支付保证金。但由于处于IPO辅导阶段,赛迈科难以拿出大额资金,遂邀请新扬子商贸组成联合体。表面上看,赛迈科的国家队背景和科技实力是竞标资质,新扬子商贸则是资金提供方。
然而,中标后风云突变。国庆长假前夕,杉杉股份公告披露重整协议,令熟悉内情的人哗然:最初参与竞标的赛迈科不见踪影,新扬子商贸通过股份收购和表决权委托等形式,使任元林成为实际控制人。这意味着联合体中的产业协同方消失,只剩下以投资为主业的资本方。

扬子江系资本运作史:上市公司退市阴影
新扬子商贸及背后的任元林对资本市场玩法驾轻就熟。早在2007年,任元林掌舵的扬子江船业就在新加坡上市,2022年扬子江金控亦实现上市。然而,在A股市场,20年间至少有8家公司出现“扬子江系”背影,包括ST国创、ST国恒、ST成城、中达股份等,且这些公司多已退市。
以中达股份为例,2013年因大股东财务危机进入重整程序,同年11月由“扬子江系”运作的金凤凰投资被选定为重整方。但这一重整并未带来实质性业务改善,中达股份最终退市。从任元林和扬子江系的过往A股故事看,其更多是以资本运作角色参与,罕见通过产业协同赋能上市公司主业发展。

杉杉股份未来:产业安全警钟敲响
根据现有重整协议,新扬子商贸只需拿出10.22亿元,便可控制市值近300亿元的杉杉股份。然而,在行业周期回暖后,杉杉股份今年已扭亏为盈,根本不缺单纯资金接盘方。一旦扬子江系的新扬子商贸入主,杉杉股份前景难料。
非产业链机构进入后,在资本运作杠杆驱动及利益驱使下,上市公司平台很容易变成资本运作工具,主业面临动摇风险。郑永刚曾带领杉杉股份构筑中国新能源领域负极材料产业自主链,打破日韩垄断,使偏光片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若新扬子商贸不能有效整合资源支持主业发展,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和低效配置,影响地方政府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
杉杉集团重整案管理人曾要求意向投资人具备与杉杉股份产业及规模相适应的经营和管理能力。然而新扬子商贸主营船舶经营,既不熟悉新能源行业,也缺乏该领域产业资源。若其不能有效整合资源,杉杉股份可能失去重要的产业协同与整合机会。

地方产业安全:需警惕短期资本收益陷阱
杉杉作为宁波市地方经济的重要产业企业,其重整已被纳入“区域性金融风险化解重点项目”。地方政府希望通过重整推动企业稳定发展,以符合当地产业发展战略。然而,若杉杉股份因重整沦为资本运作工具,危及主业,影响的不仅是企业和投资者利益,更关乎宁波当地新能源、半导体产业链布局发展,甚至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和显示产业的产业安全。
基于扬子江系此前介入多家上市公司存在退市或被卖壳的情况,市场对其资本运作动机和能力存在质疑。此次新扬子商贸以较小资金撬动杉杉股份控制权,会不会重蹈短期资本收益而非长期产业发展的覆辙,值得地方政府和重整管理人高度警惕。
因此,对于重整联合体由产业协同方变为资本方,地方政府、破产法院、重整管理人和遴选小组需重新从产业安全角度审视研判,以免从小残局变成更大残局,到时将更难以收拾。面对杉杉集团的重整及背后产业安全,也许正如老百姓所说:“那是砂锅里的火药——容不得半点火星。”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