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一声爆炸,让沙特王储小萨勒曼深刻意识到: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或许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可靠。这一事件,成为了中东安全格局转变的催化剂。
9月17日,沙特与巴基斯坦,这两个在中东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在一个敏感且关键的时刻,正式签署了一份共同战略防御协议。该协议明确规定,任何针对两国中任一方的攻击,都将被视为对两国的共同侵略,这无疑为双方的安全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签约现场,沙特王储与巴基斯坦总理热情相拥,展现了双方对合作的坚定决心。而在一旁,因在对印空战中表现出色而晋升为元帅的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也微笑着鼓掌,为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增添了几分庄重与喜悦。
据路透社披露,巴基斯坦将为沙特提供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全方位军事保障。巴基斯坦的“沙欣-3”导弹,携带核弹头时最大射程可达2700公里,足以覆盖以色列全境。这一消息的传出,标志着中东地区最硬核的“核保镖”已经正式上线,且未来很可能吸引更多寻求安全保障的国家加入。
毕竟,在中东这片充满变数的土地上,感到安全威胁的国家远不止沙特一家。巴基斯坦GEO电视台透露,预计还将有两个阿拉伯国家与巴基斯坦签署类似协议,共同构建更加稳固的安全防线。
9月9日,以色列突然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空袭,目标直指正在参加巴以和谈的哈马斯高层。此次空袭造成6人当场死亡,且爆炸地点距离中国大使馆仅800米之遥,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价值高达180亿美元的美国“萨德”防空系统在此次事件中集体沉默,360枚拦截弹无一启动。这一尴尬局面,无疑让中东国家对美国防空系统的实际效能产生了严重质疑。
更令中东国家感到心寒的是,卡塔尔在5月刚刚向美国承诺投资1.2万亿美元,其中包括2435亿美元的军事合作项目,并额外赠送特朗普一架超级豪华版波音747飞机作为礼物。然而,当爆炸声真的响起时,美国却未能提供有效的保护。这不禁让中东国家开始反思:我们是否真的成了美国的“韭菜”?
鸿学院在直播课上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三大判断。首先,中东地区所有购买美国武器系统的国家都将开始反思,这些花费数千亿美元装备起来的系统究竟能否真正保障自身的安全。随着恐慌情绪的蔓延,中东国家将开始寻找新的“安全供应商”。
当美国的军事装备不再被信任时,中东国家必然会寻找替代武器系统。以往,欧洲和俄罗斯是中东国家的主要选择。然而,自九三大阅兵之后,中国武器系统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逐渐成为了中东国家的新宠。
其次,美国无法提供针对以色列的安全保护,迫使海湾国家只能寻找新的安全靠山。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成为了中东国家的新选择。而巴基斯坦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并正在努力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其使用中国武器系统的做法,无疑为鸿学院的判断提供了有力印证。
沙特需要巴基斯坦提供安全保障,而巴基斯坦则需要沙特的经济援助。双方的合作不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中东地区的安全格局带来了新的变数。
第三,从短期来看,由于以色列向东继续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战略意图不会发生变化,爆发第二场伊以战争几乎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因此,伊朗与海湾国家同仇敌忾的情绪将使双方关系迅速升温,形成对以色列的集体回应机制。
以色列向北部的叙利亚不断扩张势力,必然与准备南下的土耳其迎头相撞。为了牵制土耳其南下,以色列可能会打库尔德人独立的牌。而土耳其的回应,则是加入集体回应机制。此外,在以色列南边的埃及也对内塔尼亚胡提出的大以色列战略坚决反对。因此,埃及也有可能加入这一机制。
在9月14日举行的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上,中东国家正在讨论建立一个阿拉伯军事联盟。这是几十年来最严肃的一次推动地区军事一体化的举措。埃及拥有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军队,提议要建立一个总部位于开罗的“阿拉伯版北约”。而巴基斯坦作为唯一拥有核武器的穆斯林国家,则呼吁成立一支联合特遣部队,负责监控以色列的活动并采取有效的威慑和攻击措施。
据新德里电视台报道,印度外交部在18日回应媒体提问时表示,印度已注意到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并将密切研究该协议对印度国家安全以及地区和全球稳定的影响。印度政府将继续致力于保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并确保所有领域的国家安全。
然而,《今日印度》却对此表示担忧。该媒体认为,这份协议被巴基斯坦视为一项针对印度的战略威慑和重大外交胜利。如果印巴再次爆发冲突,沙特是否会根据协议介入?这对于印度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印度的能源安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中东的石油国家,而印度经济也很依赖在中东印度人的侨汇。这意味着,一旦印巴再次发生冲突,沙特不用出兵,只需要动用石油武器或要求海合会国家驱赶印度打工人回国,印度的经济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
更有趣的是,以色列和美国官方对此始终保持沉默。美国前外交官哈利勒扎德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巴基斯坦和沙特结盟意味着地区力量的转变。“如果连沙特阿拉伯都不再信任美国的安全保证,为什么其他人会相信呢?”
哈利勒扎德还指出,“巴基斯坦81%的武器进口来自中国”,这表明沙特阿拉伯与中国军工企业的间接结盟。这一转变进一步突出了中东不断演变的安全动态,而美国却没能成功阻止这种转变的出现。
美国前外交官没有更进一步讨论的是,巴基斯坦一直限于糟糕的经济状况,无法大量采购中国武器。然而,如果沙特给予足够的支持,巴基斯坦买一批“九三大阅兵里的中国好货”,甚至能对以色列军队形成先进武器的碾压优势!
对于该协议的影响,法国“中国通”阿诺德·贝特朗说得更加透彻。他认为,巴基斯坦和沙特结盟将导致重大的地缘政治变化。尤其对美国来说,这是全球地缘政治的历史转折点。中东正式形成了两个“核武集团”:美国-以色列VS 巴基斯坦-沙特。而巴基斯坦是一个明确拒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的国家。
巴基斯坦和沙特结盟,还为中巴经济走廊(CPEC)向波斯湾延伸铺平了道路,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该协议很可能还会扼杀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破坏拜登政府时代对抗“一带一路”的关键倡议,使中东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最重要的是,该协议还有可能威胁到石油美元体系。阿诺德·贝特朗认为,有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撑腰,沙特阿拉伯现在可以更灵活地以任何货币为石油定价。此举将对现有的全球金融格局、能源格局产生持久的影响。
如果从这些角度来看,以色列突袭卡塔尔只是战术上的胜利,在战略上却已经“大败亏输”。它不但消耗了美国大量的外交资源,甚至损伤了美国的核心利益。而中国,竟意外地成为了“躺赢的幕后赢家”。
当核武器拥抱石油,历史的车轮已经开始在中东掉头。这又是见证历史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