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新一轮消费政策聚焦服务业:年内超30份文件助力,一老一幼成重点

时间:2025-09-19 18:21:12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服务消费作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不仅关乎民生改善,更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近日,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19条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扩大服务消费规模,其中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

该政策措施在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方面下足了功夫。一方面,加强对养老护理、家政服务、长期照护等领域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并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另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和家庭托育点,同时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此外,政策还放宽了中高端医疗等领域的市场准入,为服务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政策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在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解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无论是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还是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和家庭托育点,这些民生领域的举措都旨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提高生活品质,同时推动消费潜力的释放。

这一政策导向与当前我国服务消费的发展现状高度契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金融室主任王海涛分析指出,相较于已较为充足的商品消费,我国服务消费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扩大服务消费成为当前政策发力的重要方向。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消费意愿的释放往往与养老、子女教育等民生关切紧密相连。

“若能从这些民生关键领域着手,逐步为家庭纾解顾虑,将更有助于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推动服务消费实现更稳健的发展。”王海涛说。

年内出台超30项政策文件

回顾过去两年的政策,不难发现国家在服务消费领域持续加大了支持与引导力度。养老等民生领域始终贯穿在这一系列服务消费政策的制定与推进过程中。

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国家首次就服务消费发展作出全面系统部署。该意见明确了20项重点任务,其中在“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部分,提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并支持依法依规利用空置场地新建、改扩建养老托育机构等一系列民生相关的政策措施。

进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放在了首要位置。服务消费作为提振整体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被放在了消费领域政策发力的优先位置。商务部提出,今年以来,围绕建立服务消费“1+N”政策体系,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30多项政策文件,涵盖了增开银发旅游列车、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促进健康消费、服务消费提质惠民等多个方面。

同时,财政部等部门还推出了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和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等政策,为服务消费市场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可以看到,这些政策对于民生领域的覆盖既全面又精准。从养老、托育等基础生活保障到家政、健康、旅游等品质消费需求,政策既聚焦民生痛点的纾解,通过政策兜底完善服务供给,又兼顾消费潜力的释放。


图源:图虫创意

而刚刚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更是坚持把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相关措施包括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和家庭托育点等,旨在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在国家层面搭建服务消费政策框架、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各地也结合地方民生需求与产业特色,积极探索服务消费落地的具体路径。例如,商业发展成熟的上海政策聚焦服务升级,推动员工制家政企业试点,培育连锁品牌养老服务机构等;人口大省广东则将重点放在托育服务供给优化上,探索建立托幼一体服务模式,鼓励各地发放“惠民托育券”等。

需优化服务消费领域供给

近年来,我国服务消费表现亮眼,成为推动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商品零售额3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4%,对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的贡献率达63%。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5万美元左右时,消费结构将加快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3万美元,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仍有提升空间。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而服务消费正是当前消费升级的核心方向。根据消费经济发展规律,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转型必然带来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即以商品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变。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经过多年发展,商品消费市场已逐步进入相对饱和阶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服务消费正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新引擎,展现出极具潜力的拓展空间。”王海涛指出,服务消费不仅具有频次高、需求弹性大的特点,还能产生显著的乘数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为经济持续注入新动能。

要充分释放服务消费的增长潜力,关键在于找准与居民需求最贴合、消费痛点最突出的领域。民生领域正是这一逻辑下的核心抓手。

在服务消费的众多领域中,民生领域之所以成为政策发力重点,核心在于其兼具“补短板”与“促消费”的双重属性。王海涛表示,养老、托育、家政等领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刚需所在,也是消费痛点最集中的领域。不少家庭因托育资源不足而不敢生育、因养老服务短缺而不敢消费,这些民生“堵点”直接制约了消费潜力的释放。政策聚焦这些领域,本质是通过完善服务供给,缓解居民的后顾之忧。


图源:图虫创意

对此,王海涛指出,服务消费领域需先夯实政府公共服务兜底基础,未来要扩大普惠覆盖,让全民享基础服务。同时,建标准、强监管,确保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还需优化服务消费供给:一方面支持市场提供多元服务,满足不同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市场化服务价格偏高的问题,通过规范定价、完善补贴等方式,减轻普通家庭负担,兼顾服务质量与消费可及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