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公募基金代销“二选一”风波:排他性销售合规争议解析

时间:2025-09-17 09:07:3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二选一”阳谋:“排他性销售”引发公募基金代销合规战事)

近期,公募基金代销市场掀起一场关于“排他性销售”的合规争议。多只基金产品在蚂蚁财富、天天基金等第三方平台显示“暂停销售”,却在招商银行渠道独家开放申购且费率不打折。这一现象将招行推上风口浪尖,也引发市场对基金销售渠道公平性与投资者选择权的广泛讨论。

招行陷排他性销售争议:独家代销引质疑

以华泰紫金价值甄选混合A(019800)为例,该基金在蚂蚁财富平台标注“应管理人要求暂停申购”,天天基金同样显示“暂不销售”,但招行却以1.5%的申购费率销售A份额,C份额则以0.6%的销售服务费率独家代销。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大成元辰招利债券上,该产品D份额(023966)仅在招行渠道销售,且认购费率未享受行业普遍的一折优惠。

“这种现象在行业中属于不正常行为。”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指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禁止排他性销售,要求销售机构不得通过高费率或限制手段损害投资者选择权。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基金下架背后是渠道“排他合作条件”的博弈。基金公司若想进入招行“五星之选”重点代销名单,需承诺“仅在该渠道销售该份额”或“不在其他平台提供折扣”,否则难以获得渠道资源支持。

基金公司两难:渠道依赖下的“二选一”困境

“排他性销售在银行渠道主导的市场中较为常见。”一位渠道人士坦言,银行凭借网点优势和客户资源,常通过排他合作锁定销售资源。例如,招行“五星之选”7月名单中的18只基金,虽均在蚂蚁基金有售且费率一致,但中欧价值回报A、博道成长智航股票A等基金的申购费仍维持1.5%的高费率,远高于互联网平台通常的一折费率(0.15%)。

基金公司被迫在渠道间“二选一”时,需权衡产品适配性与销售潜力。“没有绝对选择,需根据产品特性匹配更合适的渠道。”一位基金人士表示。而蚂蚁等互联网平台对排他销售的反制措施也日益强硬,部分基金公司因产品独家代销招行,遭遇蚂蚁限流等惩罚。

申购费之争:银行与互联网渠道的定价逻辑分歧

认/申购费是基金代销渠道的核心收入来源,银行与互联网平台的定价策略截然不同。互联网平台因获客成本低,倾向A份额打一折或主推无申购费的C份额;银行则因运营成本高、服务精细化,坚持费率不打折。

“银行认为高费率是为服务付费,但客户并不认可。”一位公募人士指出,京东金融等平台已对会员取消申购费,而部分银行理财经理因专业能力不足、服务一般,更依赖业绩提成激励销售基金。

数据显示,第三方渠道申购费率通常为1折甚至0.1折,券商渠道为4折,银行渠道虽部分产品打折,但核心基金仍维持高费率。不过,在互联网平台压力下,2020年以来招行、中信银行等陆续推出费率优惠活动,2024年2月招行更宣布代销公募基金全面实施买入费率“1折起”。

新规倒逼转型:费率改革下的渠道竞争新格局

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的认申购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8%、0.5%、0.3%,较此前水平大幅下调。新规通过压缩利润空间,迫使渠道从价格战转向服务与专业能力竞争。

“排他性销售的生存空间将变小。”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费率差异缩小后,“二选一”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减弱,渠道需通过买方投顾、差异化服务等创新提升竞争力。托合江建议,银行和第三方平台应加强投顾服务,以差异化策略弥补盈利压力。

尽管新规缓解了高费率问题,但排他性销售仍可能因平台竞争持续存在。未来,银行、券商、三方渠道需在服务创新中寻找新增长点,而投资者也将受益于更透明、多元的销售环境。

(作者:特约记者庞华玮 编辑:姜诗蔷)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