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指数基金如何精准捕捉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机遇?

时间:2025-09-17 03:29:49 来源:金证研 作者:金证研


《金证研》 启明/作者

2025年下半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政策密集落地期。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人机协同的智能经济形态;9月8日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AI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深度应用。同期举办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集中展示了智能医疗、工业机器人等300余项“AI+”应用案例,标志着人工智能正从技术概念加速转向产业实践。

在这场技术革命浪潮中,普通投资者如何把握AI产业链投资机遇?通过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的ETF基金,或可成为“一键布局”AI生态的高效方式。本文将从指数表现、成分结构、风险特征三个维度,解析指数基金如何聚焦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一、收益与风险的双面镜像

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使人工智能产业成为资本市场焦点。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12日,该指数近一月、近三月、年初至今涨幅分别达36.56%、58.32%、60.53%,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仅为10.32%、16.78%、15.58%。年化收益方面,中证人工智能指数近一年收益133.75%,远超沪深300的42.74%,凸显AI板块的超额收益能力。


估值层面,截至9月12日中证人工智能指数滚动市盈率达73.952倍,市净率7.095倍,显著高于沪深300的14.114倍和1.458倍。高估值背后暗含技术迭代风险——若AI企业无法持续实现商业化落地,当前市值可能面临回调压力。波动率数据进一步印证风险特征:该指数近一年、三年、五年年化波动率分别为42.1%、34.89%、31.33%,均高于沪深300的22.21%、17.57%、18.14%,显示AI板块具有更强的价格弹性。

目前市场上已有易方达、华夏、中欧等机构推出跟踪中证人工智能指数的ETF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低成本、高透明度的投资工具。

二、指数成分股:解码AI全产业链

根据中证指数公司编制方案,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精选50只覆盖AI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上市公司。截至2025年9月12日,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包括中际旭创(12.88%)、新易盛(12.19%)、寒武纪(10.66%)等企业,权重合计61.95%,形成“芯片-算力-算法-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具体来看,基础层涵盖中际旭创(光模块)、寒武纪(AI芯片)等算力基础设施供应商;技术层包含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澜起科技(内存接口芯片)等核心技术开发者;应用层则有海康威视(智能安防)、金山办公(AI办公)等场景落地企业。这种结构使指数能够动态捕捉AI产业从硬件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链条价值。

但需警惕技术封锁带来的潜在风险。当前国内7nm、5nm先进制程芯片制造受EUV光刻机进口限制,依赖DUV光刻机多重曝光技术导致成本上升、良品率下降。若核心技术突破滞后,可能影响成分股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当前中证人工智能指数市盈率、市净率均处于历史高位,市场对AI商业化进程存在过度乐观预期。若未来企业盈利无法匹配估值扩张速度,指数或将面临深度调整。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技术突破进度与政策落地效果。

免责声明:本研究分析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资料、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本研究分析中的数据、资料、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信息交流、分享、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研究分析中的任何数据、资料、观点、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本研究分析,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未经我们同意,不得对本研究分析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