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前三季度业绩飙升!三协电机如何领跑4000亿机器人赛道?

时间:2025-11-06 03:17:04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陆烁宜


文/陆烁宜

在A股市场回暖与新股发行节奏调整的双重背景下,新股市场迎来赚钱效应的黄金期。而三协电机(920100.BJ)凭借上市首日的惊艳表现,成为今年新股中当之无愧的“最强肉签”。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在2025年已上市的新股中,三协电机以三项核心指标稳居榜首:9月8日登陆北交所后,首日开盘涨幅达681.43%,收盘涨幅冲至785.62%,首日均价涨幅736.78%。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北交所新股纪录,更成为全年资本市场的现象级事件。

三季报的披露进一步点燃市场热情。10月28日财报发布后,截至10月31日收盘,三协电机股价累计上涨近5%,报收74.34元/股。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8%,净利润增速达22.12%,较去年同期显著提速。这一业绩表现,既验证了其技术驱动的增长逻辑,也为后续市场估值提供了坚实支撑。

技术积淀与赛道卡位:从工业电机到人形机器人的跨越

作为控制类电机领域的隐形冠军,三协电机的技术护城河始于2002年的深度布局。其产品线已覆盖安防、纺织、光伏、半导体、3C及汽车等六大工业领域,更通过向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成功切入万亿级赛道。这种“工业+智能”的双轮驱动模式,为其打开了长期价值增长的新空间。

电机作为工业领域的“心脏”,其技术迭代直接决定着下游产业的升级速度。微特电机作为电机领域的细分赛道,应用场景横跨家电、汽车、医疗、机器人等全产业链。据统计,我国微特电机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但市场集中度较低,企业需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构建竞争壁垒。

三协电机的技术突围路径清晰可见:2022-2024年研发投入从1064万元增至1501万元,研发费用率稳定在3.5%左右。截至2025年8月,公司已取得5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这些技术积累直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其运动控制电机解决方案已获得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龙头客户的长期认可。

在客户结构上,三协电机与海康威视(002415.SZ)、大华股份(002236.SZ)、睿能科技(603933.SH)等20余家细分领域龙头建立深度合作。这种“绑定头部客户”的策略,既保障了订单稳定性,又通过标杆效应加速技术迭代,形成良性循环。

人形机器人赛道:4000亿市场的技术红利窗口

三协电机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时机堪称精准。招商银行研究院《AI应用之人形机器人:AI的“具身”时刻》报告指出,随着AI技术突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在2035年突破4000亿元,年出货量达500万台。而电机作为关节驱动的核心部件,尤其是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等高端产品,将占据产业链价值高地。

在AGV、协作机器人领域,三协电机已通过高槽满率技术、新型基础材料应用获得海康威视、法奥机器人等客户认证。其协作机器人产品更实现商业化验证,开创了人机协作的新范式。而向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的动作,标志着公司正式从工业场景迈向“具身智能”领域,技术迁移能力得到验证。

前三季度业绩增速的加快,正是这一战略转型的直接反馈。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热烈:上市首日股价暴涨785.62%的背后,是资金对机器人赛道稀缺标的的强烈看好。当前,三协电机动态市盈率虽已攀升,但对比行业平均水平仍具估值优势,未来成长空间可期。

全球化布局:从进口替代到国际竞争

作为全球微特电机第一生产大国,中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仍面临技术壁垒。三协电机的破局之道在于“技术突破+全球化运营”:通过香港三协、美国三协等境外子公司构建销售网络,将33型无刷电机(呼吸机应用)、G5无刷电机(制氧机应用)等产品出口美国,直接与国际巨头竞争。

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达1225万元,占比3.15%。虽然当前海外业务规模有限,但随着研发实力的提升和成本控制优势的放大,其国际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扩张。特别是在汽车尾气泵电机等细分领域,三协电机已展现出替代进口产品的潜力。

从上市首日的股价神话到三季报的业绩验证,三协电机的成长轨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硬科技时代,技术积累、赛道卡位与全球化布局是企业价值跃升的三大引擎。当微特电机的技术底蕴遇上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风口,这家北交所新星的故事,或许才刚刚翻开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