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小鹏IRON机器人自证非人,直男心仪的科技新宠?

时间:2025-11-11 03:09:31 来源:首席商业评论 作者:首席商业评论



造人,约等于造车。

上周科技圈的焦点无疑是小鹏发布的IRON机器人——一款高度类人的“美女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一经亮相,便引发了“机器人只有小鹏和其他”的热烈讨论,甚至被比作《西部世界》中的现实版机器人。这种惊艳感,以往多出现在马斯克的发布会上,如今却在国内企业身上得以实现。


图源:网络

那么问题来了,这是真的吗?在机器人行业,CG概念片和特供Demo演示屡见不鲜,机器人不仅能跑马拉松,还能炒菜照顾宠物,但一问量产时间,总是“明年”或“不远了”。

面对质疑,小鹏IRON机器人要想获得行业认可和破圈认同,必须经历重重考验。短短几天内,质疑的网友和看热闹的媒体将“小鹏机器人”推上了热搜。

#小鹏机器人#、#小鹏科技日#、#小鹏机器人会走猫步太像人了#、#何小鹏回应女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再次回应机器人质疑#、#小鹏悲壮自证#、#何小鹏马斯克隔空互赞#等话题,微博阅读量破2亿!

这可能是小鹏创立以来为数不多的流量高光时刻。业内人士直言,小鹏这发布会开得太值了,美股一度大涨14%,涨了几十亿,机构也开始重新评估小鹏目标价,可以类比宇树在春晚的走红。

小鹏IRON机器人的突然蹿红,背后有着“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人藏机器人里面不奇怪,马斯克就玩过这么一手,但如果是真的呢?以至于这次网友说,说里面藏了个人,那简直就是最高的评价。

机器人一定要有科幻感,这是过去的主流方向。但过度拟人会产生不必要的负担,导致高度同质化。跳舞、打拳、跑步,大家已经看腻了。

机器人学人走猫步或许有流量但未必会爆,但如果造出来一个女机器人,有胸部、屁股,甚至看上去像穿了内衣呢?



11月6日,何小鹏做出了“历史上第一次机器人证明自己不是人”的壮举——在IRON通电运行状态下,当众用剪刀剪开其腿部覆盖件,现场展示内部晶格肌肉、谐波关节等机械结构。之后,被“剪开一条腿”的IRON仍能继续行走。前后几次回应,都产生了不小的热度。



但质疑声仍然不断,有人质疑拉链没拉到底,展示的是特供的,不具备量产条件。最火上浇油的是,美国Figure AI公司的首席执行官Brett Adcock在X上公开指控小鹏汽车涉嫌模仿。他写道:“哈哈,他们抄袭了我们Figure 01的整个脊柱/臀部设计”。


Brett Adcock 图源:网络

一向喜欢质疑挑刺的马斯克意外的为此点赞,并表示,“特斯拉和中国公司将主导市场。我非常尊重中国的竞争对手,中国有很多聪明、勤奋的人。”

质疑声恐怕并不会因此就结束,所以小鹏在发布会PPT上写道:“我们没有能力打消所有的质疑,唯一能做到的继续奔跑”。


机器人,小鹏不能输

01、小鹏机器人不是突然变强的

有人质疑已实现盈利的理想尚且未着手人形机器人赛道,尚未实现盈利的小鹏汽车底气何在?

如果将小鹏视为机器人行业投机分子,那就错了。小鹏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始做机器人的,从2018年开始立项研发。

小鹏机器人的研发历程经历了从四足到双足的根本性转变。最初,团队认为双足机器人的不稳定性与“大脑”技术滞后,难以支撑实用化落地。然而,七年五款四足产品的实践让团队意识到自然生物中无四足带手的形态,而中国多数家庭有限的空间也使四足机器人难以适应。

“当一个机器人拥有了骨骼、肌肉、皮肤,它实际上可以像人类一样有不同的体型,甚至不同的性别。”何小鹏在科技日现场表示。这一设计理念的转变是根本性的——机器人形态必须向“人”靠拢,因为人类社会的所有环境都是按人的尺度设计的。


图源:网络

那么什么叫像“人”呢?小鹏机器人采用完全类人结构,而非机器套壳设计。

机器人具备完整的“骨骼—肌肉—皮肤”层级系统:

1.骨架模仿人类脊柱的曲率和应力分布,支持1:1仿生脊椎运动,可实现自然的弯腰与转体动作。

2.肌肉层首次采用晶格材料包覆,使机器人在维持结构刚性的同时具备弹性与力量感;

3.而柔性皮肤通过无缝包覆工艺,结合触觉传感器,实现了近似人类皮肤的反馈特性,多层结构不仅让动作更加顺畅,也为情感化交互奠定基础。

可能会有朋友说看起来很像波兰机器人Protoclone,或者Figure AI的仿生机器人。但Protoclone目前还没学会走路,其完全类人化的设计(给机器人增加心脏)也大大超出传统设计经验,其进步不容乐观。Figure AI机器人我们前段时间刚报道过,看上去很美好,但线下实体展出还是没看到,更何况Figure AI走的是通用机器人道路。毫无疑问在仿生人设计这块,IRON机器人就是遥遥领先的。


图源:网络

02、车企抢滩机器人赛道

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布局自研人形机器人赛道。2022年8月,小米推出人形机器人CyberOne,定位为“全场景只能伙伴”;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一汽集团人形机器人“旗小智”亮相,该款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一汽物流车间;广汽集团则在2024年发布了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新品GoMate,并计划在2026年完成小批量生产并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


图源:网络

理想汽车目前尚未布局人形机器人。在2024理想AI Talk上,CEO李想回应是否会做人形机器人时表示,概率上肯定是100%,但节奏不是现在。“如果我们连L4级自动驾驶的汽车都解决不了,怎么去解决更复杂的?”

为什么这么多车企都想做机器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做汽车就是做机器人。不少车企拥有智能驾驶算法、电动化技术、AI交互及制造能力的垂直整合,而在这一技术范畴,汽车和人形机器人之间可以实现技术的高度复用。

何小鹏曾表示,机器人EEA架构由汽车EEA架构而来,机器人的关节来自汽车的三电、动力团队,机器人的大小脑脊椎来自机器人、智驾和智舱团队。汽车和机器人在组织等方面有七成同源。技术的高度复用,无疑使小鹏汽车较专注人形机器人的创新型企业相比,拥有更低的研发成本和试错成本。

在这次发布会上小鹏其实更想强调自己家的第二代VLA模型,小鹏第二代 VLA 是小鹏首个量产物理世界大模型,即是动作生成模型,也是理解和推演的物理世界模型。该模型可运用在汽车、Robotax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等多个领域。


图源:网络

传统的 VLA 大模型整合了视觉、语言和动作三种模态,使智能体能够更全面地感知、理解和操作现实世界。小鹏汽车则创新性地去掉 “ 语言转译 ” 环节,尝试探索从视觉信号到动作指令的端到端直接生成。不过,小鹏汽车也提到这仅仅是探索创新模型方案,传统标准的 VLA 模型依旧会同步探索研发。

当然目前的小鹏机器人离真正成熟量产仍然还有距离,一是缺乏高质量真实训练数据,二是缺少在具体场景中的锻炼成熟。为此小鹏汽车已在广州建立小鹏首个具身智能数据工厂,小鹏IRON将入驻宝钢,在巡检等复杂的工业领域探索应用场景并迭代进化,为宝钢股份的智慧制造赋能。

03、小鹏造车还没上岸

小鹏自去年底开始靠Mo3打赢了一场反击战,但跟比亚迪吉利一起争抢10万级市场显然会陷入“高配低价”的不利局面,因此今年上半年净亏损达到了11.4亿元,小鹏单车平均收入从2024年的25.39万元骤降至15.29万元。


图源:小鹏汽车官网

高端化小鹏自然是要做的,今年力推的全新P7发布3个月并没有如预期中大爆,X9销量还可以但MPV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市场,小鹏目前在指望发布增程版X9打开市场。

小鹏这两年的快跑也暴露出了在售后方面的一些问题,今年小鹏召回了47490辆小鹏P7+,被指出现较为严重的转向助力电机问题,会出现方向盘突然卡滞“抱死”的严重故障。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小鹏汽车并非主动大规模召回,而是存在一定的“按闹分配”差异化处理方式,引发不少车主不满。

对于高端化的问题,小鹏不能只强调科技概念,增加产品颜值。再好的产品也要实现品牌、情绪价值、科技属性的和谐,任何一个掉队都会可能影响长期发展。


写在最后

小鹏在IRON机器人发布的过程中,自然是用了一些“小设计”和“小心思”的,但笔者认为这些更多是营销包袱,尚在正常范围内。当下的汽车圈还是机器人圈都欠缺一些务实的营销内在功夫,要么过度营销要么在搞一些“盘外招”。

听劝,肯回应质疑的品牌在当下是难能可贵的,我们要珍惜支持。

参考资料:

小鹏IRON机器人深度解读 来源:行业报告研究院

机器人也分男女了? 来源:42号电波

小鹏“自证”公关战,价值1个亿 来源:万能的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