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汤喝多了,腻得慌!
01
东方甄选初创时,俞敏洪、董宇辉与孙东旭组成的“铁三角”备受瞩目。俞敏洪曾幽默地称他们为“三角恋”。
然而,随着董宇辉的离开,“三角恋”逐渐演变为“二人转”。
本月初,孙东旭的离职更是让这场“二人转”变成了俞敏洪的“独角戏”。
尽管如此,俞敏洪并未放弃他的“鸡汤传统”。
02
在“二人转”唱不下去的时候,俞敏洪选择了南极作为他的散心之地。
南极的遥远与小企鹅的诗意,或许激发了他内心的某种情感。
在新东方32周年全员信中,俞敏洪描绘了南极的冰雪世界,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意与画面感。
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四周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冰川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力量与坚守的意义……
有网友细心统计,信中“南极”被提及5次,“我”则出现了17次。

然而,新东方员工与网友的留言却并未如俞敏洪所愿,形成共鸣。
员工在加班,老板在南极。
你在南极看冰山,我在出租屋看数字。
今夜,所有新东方人都是南极人。
面对员工的吐槽,俞敏洪并未停止他的“南极秀”,反而连发了十条南极旅游视频。

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让媒体开始关注俞敏洪的南极之旅。据查,俞敏洪乘坐的“夏古号”邮轮票价高达148万元。
如此高昂的旅行费用,难怪俞敏洪需要多发视频来“回本”。
03
作为培训行业出身的俞敏洪,一直有着“俞老师”的称号。
他似乎很喜欢给人上课,无论是教育女性、年轻人,还是分享自己的生活哲学。
他曾在演讲中表示,女性的堕落导致了国家的堕落;又告诫年轻人,收入低意味着生命浪费了一半。
然而,这些言论往往被网友批评为“爹味”十足。
相比之下,俞敏洪对自己的评价则显得颇为谦虚,他自称“做个没钱的‘流浪汉’比做有钱的企业家更符合我的个性”。
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也持有独特观点,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精神问题不少,因此决定让儿子进普通大学。
尽管这些言论引发了不少争议,但俞敏洪似乎乐此不疲,尤其是他的“鸡汤文化”。
董宇辉离开时,俞敏洪在公开信中表示,东方甄选与与辉同行将分别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并鼓励大家“心里有诗和远方,就必然能够到达星辰大海”。
孙东旭离职时,他再次发信,表示“征程万里,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都算数”。
俞敏洪的每一次分手,都显得无比励志,同时也熬制了一碗浓浓的鸡汤。
04
然而,鸡汤虽好,喝多了也会腻。尤其是当鸡汤与现实脱节时,更是难以引起共鸣。
俞敏洪的南极鸡汤,虽然来自遥远的南极,但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却显得格外冰冷。
在直播间粉丝减少、员工收入下降的背景下,俞敏洪的鸡汤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当日子好过时,人们或许还能勉强喝下这碗鸡汤,期待着未来的鸡腿。但如今,鸡腿已经越来越远,外卖平台都刷了个遍,却还是找不到合适的食物。
在这个时候,再让大家硬着头皮喝鸡汤,无疑是在难为人。
看来,无论是“996是福报”还是“先挣个小目标”,甚至是南极小企鹅牌鸡汤,都已经难以打动人心。
在这个时代,共情变得尤为重要。然而,站在台上的人往往希望台下的人主动与自己共情,却忽略了台下人的真实需求。
他们需要的,不是诗和远方,而是与柴米油盐相关的共情。
正如那首歌所唱:“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05
成功学曾经是不愁销路的,但如今却逐渐失去了市场。
贾跃亭的“为梦想窒息”让很多人真的窒息了,而其他大佬们虽然不像贾跃亭那样极端,但也喜欢给大家打鸡血、教大家做人。
这些大佬们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人设:无论企业搞成啥样,错的都是市场、员工不努力或年轻人太不知足。
在他们看来,是这个时代配不上他们。然而,他们却忽略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需求变化。
他们深信,再大的坎,一碗鸡汤就能过去。然而,现实却往往并非如此。
成功人士从不犯错的人设,在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难以立足。
其实,错了并不可怕,认错才显得贴近群众。
大哥,别再死抱着人设不撒手了。人啊,最怕就是架上去了下不来。
前阵子,疯狂英语的李阳批评董宇辉的英语“几乎每一句都有严重语法错误”。
董宇辉直接承认了错误并道歉,没有“知识人设”的包袱。
犯错要承认,挨打要立正。这才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正确姿势。
年轻人是吃这套的。想要跟他们共情,麻烦你放下那碗鸡汤,先从台上下来吧。
来源:老司机普拉斯(ID:laosjplus)作者:点球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