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张星星
编辑 | 阮梅
在短视频冲击与用户注意力碎片化的双重压力下,IP运营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粉丝增长停滞、内容生命周期缩短、商业化变现困难。这场席卷行业的集体焦虑,却因AI技术的爆发迎来转机——从迪士尼到蜜雪冰城,全球内容巨头正通过AI重构IP价值链。
据统计,2025年全球AI+IP市场规模已突破8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2%。这场变革中,中国厂商展现出独特优势:阅文集团将AI系统嵌入IP开发全流程;奥飞娱乐联合荣耀用AI重塑"喜羊羊"IP形态;而MiniMax旗下的海螺AI,更凭借视频生成技术成为IP方首选工具。
AI+IP的进化论:从工具到生态的三重跃迁
行业观察显示,AI与IP的融合正经历三个阶段:1.0工具应用阶段(效率提升)、2.0流程重塑阶段(全链路参与)、3.0生态共建阶段(开放共创)。目前63%的企业仍处于1.0阶段,但头部玩家已向3.0发起冲刺。
迪士尼的转型颇具代表性:其投资的AI动画公司Animaj,通过神经网络技术将传统动画制作周期缩短70%;而阅文集团推出的"IP脑图系统",可自动生成角色关系图谱与剧情分支建议。这些实践证明,AI不仅能优化生产环节,更能重构IP创造逻辑。
在蜜雪冰城"百变雪王杯"AI视频大赛中,用户用海螺AI生成的3.2万条创意视频,创造了单日播放量破亿的奇迹。其中"雪王侠客行"系列,通过AI将品牌IP与柠檬水产品自然融合,带动线下门店同款饮品销量增长217%。

创作者:重启瓦普
这种共创模式正在演艺领域引发变革。TF家族演唱会采用AI生成的开场动画,而"天天爱白日梦"演出则更进一步:粉丝创作的AI短视频不仅登上大屏,还被艺人现场模仿演绎。这种深度互动使单场演出话题阅读量突破4.8亿,相关短视频二创量达12.6万条。

"天天爱白日梦"限定演出现场
技术突破:从"工具层"到"创意层"的跨越
AI视频生成技术的进化轨迹清晰可见:去年此时,生成5秒视频还需忍受角色变形;如今海螺AI的Hailuo 02模型已能实现45秒连续动作,在图生视频领域位居全球第二。国风水墨动画《花木兰》的武打场景,正是通过"首尾帧控制"技术自动补全中间帧,达成专业动画水准的流畅度。

国风水墨AI动画短片《花木兰》
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当前AI在单角色动作生成方面已达92%的可用率,但在多角色互动场景中仍有提升空间。这解释了为何奈飞将AI应用于特效制作,而国内消费品牌更倾向用AI生成产品宣传图——不同场景对技术成熟度的要求存在差异。
生态重构:从版权博弈到价值共生
OpenAI的Sora 2引发的版权争议,倒逼行业探索新合作模式。其推出的IP分成机制,与海螺AI的"浅度定制"模板形成呼应:前者通过收益共享化解版权矛盾,后者通过正版素材授权构建共创生态。这种转变使AI厂商与IP方的关系从博弈走向共生。
阅文集团CEO侯晓楠的判断具有代表性:"AI不是替代创作者,而是放大IP价值的引擎。"数据显示,采用AI辅助开发的IP项目,其衍生品销售额平均提升3.8倍,用户留存率增加65%。
当行业还在探索AI赋能现有IP时,头部玩家已瞄准原创赛道。泡泡玛特的成功印证了原创IP的商业价值:其原创系列贡献了83%的营收,毛利率比授权IP高出22个百分点。这解释了为何海螺AI联合方特打造"AI无限剧场",快手可灵推出《山海奇镜》系列——原创IP正在重塑行业价值链。
技术融合带来新的可能性:MiniMax的多模态系统可同步生成角色形象、配音与背景音乐,使个人创作者也能完成专业级IP开发。陆川导演团队与海螺AI的合作项目显示,AI参与的原创漫剧制作成本降低76%,而用户付费意愿提升41%。
在这场变革中,海螺AI的路径具有启示意义:通过技术突破建立壁垒,以版权友好策略赢得信任,用开放生态推动共创。当AI不仅能提升效率,更能孕育出具有生命力的数字IP时,一个全新的内容时代正在到来。
*题图来源于海螺AI视频号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