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涉及假冒儿研所三件套的售假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一张个人身份证,竟能在淘宝平台轻松开设一家号称售卖“湿疹神药”的店铺;而消费者历经艰难维权后,即便成功退款,平台上的同类仿冒品依旧泛滥成灾。山东家长赵静的遭遇,正是这一乱象的缩影——她虽拿回了168元退款,但投诉的店铺早已改头换面,继续销售同款假药。这场“胜利”,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表面和解。
北京商报在刊发《假冒儿研所湿疹三件套调查》后持续追踪发现,从个人店铺的监管盲区,到企业店铺的资质伪装,再到“一人多店”的隐蔽销售网络,假药流通链条在淘宝平台上不断重生。平台的防线,正被售假者系统性地绕过,审后管理全靠“出事”。更多的“赵静”可能正在下单,而平台却未能有效阻断这一恶性循环。

“客服同意退款了,但商家是用个人身份证开的店,平台也说没办法进一步处理。”赵静的维权经历,暴露了个人店铺售假的隐蔽性与平台监管的无力感。她为4个月大宝宝购买的“儿研所三件套”实为仿冒品,发现时已过退货期限,只得求助平台客服。钱款虽被追回,但隐患未除——当她要求平台提供商家信息和营业执照以便投诉时,却被告知涉事店铺仅凭个人身份证注册,无营业执照。
淘宝个人店铺的基础信息页面虽附有店铺声明,限定经营范围(如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零星小额交易等),但宣称对湿疹有效的“儿研所三件套”显然不在此列。更令人玩味的是店铺名称的“花招”:赵静光顾的“国药佳乐大药房”实际名为“国箹佳乐大箹房”,“箹”与“药”字形极度相似,既规避了平台对医药类店铺名称的严格审核,又足以误导消费者。
即便售假行为被证实,平台对个人店铺的约束力也极为有限。经营者违法成本极低,仅凭一张身份证信息即可改头换面、重新登场。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国箹佳乐大箹房”虽已关闭,但淘宝平台上仍存在名为“国箹福康大箹房”的个人店铺和“凌芳旗舰店”企业店铺销售同款产品。三家店铺客服昵称相同、商品发货地一致,种种线索指向同一销售主体。
如果说个人店铺的售假行为是钻了监管的空子,那么拥有正规资质的企业店铺,本应代表更高的信誉度。然而,部分商家却利用这份信任,将资质打造成售假的“合法外衣”。北京商报记者调查的“凌芳旗舰店”是天猫平台上的企业店铺,拥有4000余粉丝,年销量高达3万件以上。该店铺公示了完整的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企业主体“威远之迦哥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2月,经营范围虽繁杂,但与药品相关的仅有医护人员防护用品、卫生用品等销售资质,核心资质仅一张“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然而,这家仅有医疗器械售卖资质的店铺,却在大量销售各类“医院同款”产品。除“儿研所三件套”外,还包括“佛山市中医院清香止痛乳膏”“北京空总皮肤科乳霜膏五件套”等,后者销量已超过5000件。更荒唐的是商品参数信息的严重失实:店内“儿研所三件套”被归类为“保健理疗”下的“护具/护带”,标注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号“豫械注准20212142241”实际对应一款“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与湿疹治疗毫无关联;另一款“佛山市中医院清香止痛乳膏”则被描述为“按摩披肩”,详细列出按摩触头、原理等,与产品实物属性严重不符。这些漏洞百出的参数信息,竟能顺利通过平台审核并公开发布。
当假冒的“儿研所三件套”从个人店铺到企业旗舰店均能畅行无阻,当消费者的投诉最终往往止步于“退款了事”,电商平台为保障交易安全所构筑的防线,究竟在何处出现了断裂?一位电商行业内部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平台资质审核与实际销售存在较大差距。以“凌芳旗舰店”为例,该店铺仅凭营业执照和医疗器械备案凭证就通过审核,但其资质范围与店内实际销售的大量“医院同款”产品明显不符。“目前的审核机制大多停留在对资质‘有无’的表面核查,很少深入评估资质与经营内容的匹配度。”该内部人士介绍,大部分平台处理以“出不出事儿”的事后处理为主。
面对消费者投诉,平台的处置策略显得被动和短视。通常仅限于协调退款、下架问题商品或关停单一店铺,缺乏对售假行为背后运营主体的深挖和全链条打击。导致的结果是,关停一个店铺,运营者只需更换身份或店名即可“换马甲”重生,继续销售同类假货。违规成本过低,使得管理效力如同“打地鼠”,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存在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他建议消费者维权时应有意识地保留多项证据:订单截图、支付记录证明购买事实;完整的药品包装、说明书、标签等实物,并与正品进行对比形成物证;商品详情页、宣传页面、用户评价的截图;与卖家的所有聊天记录,尤其是关于药品来源、功效的承诺。若因使用仿冒品导致健康问题并就医,所有诊断记录、医疗费用单据都需妥善保管。
赵静的百元损失虽被挽回,但她所购买的同款假货仍在平台上以不同面目流通。下一个“赵静”,或许正在下单。
北京商报产经调查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