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俞敏洪王石等企业家为何热衷极限运动?背后有何深意?

时间:2025-11-21 07:15:57 来源:BT财经 作者:BT财经



近日,俞敏洪因在南极发布内部信引发广泛关注,这位新东方创始人不仅身在南极也不忘企业纪念日,更以“冰雪中的坚守”为主题回顾创业历程,引发舆论热议。而与他同为知名企业家的王石,也曾多次登顶珠峰,这些企业家为何对极限运动如此热衷?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深意?



俞敏洪在南极发布的内部信中,以“冰雪中的坚守”为主题,回顾了新东方32年的创业历程,并提出了新东方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希望的播种者”,东方甄选成为“商家良知的代表”,新东方文旅则要“让更多的人把世界装在心里”。然而,这封内部信却引发了不少员工的质疑。有员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您在南极看冰山,我在出租屋看数字。”更有员工直言:“我正在八点半下课的地铁上,十个小时的课程是折磨的,享受周末快乐时光是与我无关的……”

俞敏洪的内部信全文提及17次“我”和5次“南极”,却鲜有提及员工当下的工作压力,这无疑加剧了员工的不满情绪。尤其是在内部信发布时间为周日,新东方不少员工正在加班,加上KPI压力较大,很多员工对内部信表达了质疑。更令人意外的是,在内部信已经上热搜的情况下,俞敏洪又连续发布了十条南极游视频,进一步引发了网上重大舆情。

尽管11月18日,即内部信发布后的第一个美股交易日,新东方美股收盘上涨2.75%,市值达到85.05亿美元,但整个2025年至今,新东方股价已下跌16.2%,与2021年的高点相比跌幅超过70%。这无疑给新东方和俞敏洪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俞敏洪内部信为何引发如此广泛关注?除了员工无法共情外,新东方净利润暴跌73.7%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董宇辉、顿顿、孙东旭等一系列核心成员离职后,俞敏洪和新东方在人才方面也面临挑战。那么,俞敏洪为何要去南极呢?

企业家热衷极限运动,背后有何深意?

南极游和登珠峰一样,都是有钱人的游戏,普通人根本无力承担其高昂的费用。然而,热爱极限运动的企业家却不止俞敏洪一人。万科创始人王石2003年成为中国登顶珠峰年龄最大的人之一,2010年又第二次登顶,并计划在81岁时第三次挑战珠峰,目标打破人类最年长登顶纪录;万科前总裁郁亮也于2013年登顶珠峰;探路者联合创始人夫妇王静和盛发强,于2010年登顶珠峰;巨人网络创始人史玉柱在1997年也曾尝试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

登珠峰热那些年,就有媒体指出,一些企业家很爱以征服大自然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强大和企业的砥砺前行精神。然而,网友看到的却是这些极限运动背后的不菲花费。以俞敏洪乘坐的“夏古号”为例,其13天12晚的邮轮航线,一人入住档次最低的尊爵房价格约为26万,最高档次为43万一人。而29天28晚的邮轮航线,一人入住费用更是高达1488522元。尽管俞敏洪回应称为奚志农邀请,价格在20万到25万元之间,但这一数字仍然令人咋舌。



今年,俞敏洪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旅行上,除了南极旅行外,还有为期15天的“环青海自驾”之旅以及为期18天的内蒙古全境穿越之旅。他每天都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当日的旅行视频,有观点认为,这是为新东方文旅做背书。毕竟,俞敏洪在抖音和微博上的粉丝数量庞大,具有一定的头部流量效应。

投资人史保刚认为,俞敏洪的旅拍行为可能并不仅仅是个人观光,或是为了打造新东方文旅品牌。俞敏洪在最新内部信中也提出了新东方文旅的发展方向,表示要“让更多的人把世界装在心里”。新东方文旅作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于2023年7月成立的文旅品牌,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俞敏洪亲自担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该品牌整合了国际游学、国内研学、营地教育等业务,旨在提供高品质文旅服务。



目前,新东方文旅已在23个省份推出超百条文旅线路,完成了全国业务的布局与覆盖。其业务类型涵盖中老年文化旅行、青少年研学、国际游学及营地教育等特色项目。俞敏洪通过打造新东方文旅业务实现多元化增长,形成“教育+电商+文旅”三轮驱动的协同生态。文旅板块已成为新东方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引擎,2023年旅游市场复苏后,年收入达3.3亿元,并计划拓展文创IP、酒店集团等新领域。

然而,新东方文旅业务在2024财年仍处于发展阶段,预计该业务在2024财年将出现约1亿元的亏损,并预计到2026财年才能实现盈利。这无疑给俞敏洪和新东方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陷入人才危机?新东方何去何从?

2024年7月,东方甄选的核心主播董宇辉单飞,成立与辉同行。2025年6月,另一位核心主播顿顿宣布离职。两大核心且有影响力的主播相继单飞,使得东方甄选在董宇辉离职后未能再出现类似量级的主播。俞敏洪或从董宇辉的单飞中吸取经验,开始调整战略,明确将战略重心转向“去IP化”,试图通过供应链能力、运营团队和品牌建设替代对单一主播的依赖。

然而,东方甄选再未能打造出第二个“董宇辉”。这与行业环境中的超级主播模式遇冷有一定原因。直播电商行业已从早期的“造神”阶段进入理性发展期。董宇辉离职后,行业普遍意识到过度依赖超级主播的风险,平台和公司更注重均衡发展。此外,用户对“知识型带货”的新鲜感逐渐消退,新主播难以复制董宇辉“文化+情感”的独特风格。

同时,董宇辉的成功具有不可复制性。他融合了个人学识、文化共鸣与时代机遇,其“双语带货”“文学化表达”等特质具有偶然性。东方甄选后续主播虽具备专业能力,但缺乏同等的情感号召力和粉丝黏性。俞敏洪在受到董宇辉离开的“打击”后,开始“去董宇辉化”,在此过程中可能将资源分散至供应链优化、品牌建设等领域,而非集中打造新IP。这种治理结构的调整虽提升了稳定性,但也可能抑制了主播的个性化发展空间。

不只是主播的离去,跟随俞敏洪18年之久的孙东旭也在近期辞职。作为东方甄选的创始团队成员和原CEO,孙东旭的离开出人意料。如此多的核心成员流失,让俞敏洪不得不另辟蹊径,在打造东方甄选和新东方之外的新的增长点。而文旅业务或是俞敏洪重点押宝的项目之一。



业绩承压下的被动与反思

新东方的业绩表现不佳,或成为众多员工感觉到KPI压力较大和难以共情俞敏洪的原因。财报显示,2025财年第四季度,新东方营收12.4亿美元,同比增长9.4%,但股东应占净利润仅为710万美元,同比下降73.7%。近几个季度,新东方净利润呈现较大的波动趋势。

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成本和费用增加以及商誉减值等。该季度新东方的经营成本及费用达12.5亿美元,增幅高出营收增幅不少。其中,商誉减值方面创下6030万美元的记录。新东方执行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志辉在财报会上对此做出解释,称新东方在几年前收购了一些幼儿园,受政策和市场竞争影响,其价值有所下降。

失去董宇辉后的东方甄选业绩更是承压。2024年营收43.92亿元,同比下滑32.69%;归母净利润只有573.5万,同比暴跌99.67%。东方甄选净利率出现大幅下滑,年化投资回报率也大幅下跌。



东方甄选业绩暴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核心原因包括核心主播流失导致竞争力下降、自营业务扩张带来的成本压力以及行业竞争加剧。董宇辉等头部主播的出走或影响力下降,直接导致东方甄选直播电商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受损。尤其与辉同行账号的冲击巨大,分流了大量用户和流量。而东方甄选为提升盈利能力,开始不断扩大自营业务,导致成本激增,拖累利润。

俞敏洪并未放弃直播电商,而是将文旅与东方甄选形成“内容+场景+转化”的闭环。董宇辉“能讲课的导游”模式被新东方文旅直接复用,实现人才资产的跨板块释放。然而,东方甄选的股价在俞敏洪发布内部信后,迎来三连跌,最新市值为197.7亿港元。



在新东方和东方甄选业绩均遭承压的情况下,俞敏洪的这碗“鸡汤”不仅未能引起共鸣,还引发诸多质疑。此前马云“996福报”以及董明珠“年轻人工作不要只为钱”等企业家的“鸡汤”翻车也为俞敏洪提了个醒。老板的诗和远方与员工的加班日常,这种鲜明对比精准地击中了当下职场中最为敏感的那根神经。更多的人是在情绪联想和心理代入,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情绪靶子以及一个“替罪羊”。很不幸,俞敏洪就成了所有“老板”的替身。这也说明健康的公共空间应当容许多元价值并存,需要更多的就事论事而不是上纲上线和道德审判。

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梦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