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李锦记百年传承:从守业到创业的家族治理智慧启示

时间:2025-11-21 16:20:46 来源:华商韬略 作者:华商韬略



“国兴则家兴,家兴则万事兴。”这句流传千年的古训,在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中愈发显现出深刻内涵。当民营经济贡献全国60%以上GDP、80%以上城镇就业时,如何实现家族企业的永续经营,已成为关乎国家经济韧性的重要命题。

【传承内核:从重复答案到培养解题能力】

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比超80%,近五年约75%家族企业进入交接班关键期。年轻一代能否接好“父辈旗帜”,不仅关乎企业存续,更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这一背景下,李锦记集团用137年实践给出了独特答案。



2025年11月18日,《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报告》在北京发布。在《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背景下,这份由李锦记等数十家企业参与的报告,为家族企业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引。作为核心案例,李锦记的百年传承体系引发广泛关注。

“传承不是重复上一代的答案,而是培养解答新问题的能力。”李锦记集团执行主席李惠森在发布会上强调。面对数字化浪潮、消费升级等新挑战,企业需将传承观从静态“守业”转向动态“创新”,构建面向未来的能力体系。

这种“解题能力”涵盖四大维度:战略洞察力(预判行业趋势)、组织学习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文化凝聚力(传承核心价值观)、创新执行力(将创意转化为生产力)。它要求家族成员不仅是财富继承者,更要成为价值创造者。



回溯历史,李锦记的传承之路充满创新基因:1888年创始人李锦裳发明蚝油;1920年第二代李兆南开拓美国市场;1972年第三代李文达确立业务方针;1976年第四代成员加入集团。正是每代人直面新问题的勇气,铸就了今天的“酱料王国”。

【传承体系:制度化构建家族治理新范式】

面对亲情与利益的交织难题,李锦记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家和”。家族委员会制定的《家族宪法》,将“思利及人”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可执行规则:

·公司治理:坚持家族控股,每两年召开家族委员会会议推选董事会成员,引入外部独立董事保障决策专业性。例如2020年增设3名独立董事,使董事会专业背景覆盖率提升至85%。

·接班人培养:打破“子承父业”路径依赖,要求家族成员先在外部企业工作3年,从基层做起。其考核标准与非家族成员完全一致,近五年家族成员晋升率仅占应聘成功者的12%,确保人才质量。



这套制度体系成效显著:李锦记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指数”前十,其“家族宪法”模式被《报告》列为现代企业治理典范,为破解“富不过三代”魔咒提供实践样本。

【时代使命:永远创业精神引领转型】

第四代传人李惠森提出的“永远创业”理念,成为李锦记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他将其拆解为四大原则:突破创新(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超5%)、永不封顶(拒绝设定增长上限)、效益导向(ROE连续十年保持15%以上)、六六七七(市场判断达六七成把握即果断行动)。

“商场没有十拿九稳的机会,但‘三三四四’的把握又风险太高。”李惠森解释“六六七七”原则时表示。这种风险把控能力,使李锦记在1992年成功创立健康产品集团,开辟大健康赛道,形成“酱料+健康”双轮驱动格局。



数据显示,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近五年营收年均增长18%,贡献集团总利润的35%,验证了“永远创业”战略的前瞻性。这种精神也获得行业认可,集团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民营企业创新力50强”。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经济韧性。李锦记的百年实践表明,通过制度化传承体系与持续创新精神,家族企业完全能实现基业长青,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独特价值。

【结语】

从1888年珠海小作坊到全球酱料巨头,李锦记的百年征程印证了一个真理:家族企业的长青不在于守住财富,而在于持续锻造能应对时代挑战的新一代领导者。这种传承智慧,不仅关乎单个企业的命运,更决定着中国民营经济的未来高度。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