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小鹏汽车:从车企到物理AI生态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5-11-21 16:03:56 来源:金角财经 作者:金角财经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田羽

2014年,何小鹏在广东组建小鹏汽车初创团队时,曾立下“十年ALL IN”的誓言。如今十年之期已过,这家曾被质疑“烧钱造车”的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突破汽车行业的边界,向更广阔的科技领域进军。

11月15日,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的发布引发“真假机器人”热议,让外界首次意识到:这家车企的野心早已超越传统造车范畴,正在成为物理AI赛道的领先者。

<



|“真假机器人”争议背后的技术突破

随着小鹏汽车2025年三季度财报的公布,其商业版图和技术实力得以全面展现。这份财报不仅记录了销售数据的飙升,更揭示了一家企业从“烧钱扩张”到“能力兑现”的关键转折。

财报数据揭示:小鹏已跨越“大分水岭”

1813年,澳大利亚探险家首次穿越蓝山山脉,为欧洲人打开内陆通道的故事,恰似小鹏汽车当下的处境。财报显示:

  • 交付量:11.6万辆,同比增长149.3%
  • 营收:203.8亿元,同比增长101.8%
  • 毛利率:20.1%,超越特斯拉
<





|关键财务指标对比

尽管特斯拉同期交付量(49.7万辆)和营收仍是小鹏的数倍,但小鹏的现金流表现更为亮眼:三季度末可动用现金及投资规模达483.3亿元,较上季度增加7.6亿元,创历史新高。这标志着小鹏已从重资产扩张期进入能力兑现期,现金流逆势增长在新能源车企中极为罕见。

支撑这一转变的,是覆盖52个国家与地区的销售网络、进入31国的充电体系(超250万根充电桩)、慕尼黑研发中心及印尼、奥地利本地化产线的投产。这些曾消耗大量资金的“骨架基建”,如今已成为小鹏参与全球竞争的坚实基础。

技术输出:中国造车首次获世界巨头认可

财报中“服务及其他收入”的爆发式增长(23.3亿元,同比增78.1%)揭示了小鹏增长的第二层逻辑。这一增长主要源于:

  • 售后服务提升
  • 向大众汽车提供技术研发服务

自2023年7月与大众达成战略合作以来,小鹏不仅获得7亿美元投资,更在平台架构、软件、电子电气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大众采用小鹏自研的“图灵”芯片,标志着中国智能汽车技术首次被全球顶级车企系统性采用。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小鹏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64.57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已超去年全年,第三季度研发费用达24.29亿元。新款P7全系标配“图灵”芯片,三颗芯片算力高达2250 TOPS,为下一代VLA智驾系统预留充足算力,展现了小鹏“冗余式投入”的技术战略。



|预埋算力的P7:技术前瞻性的体现

从车企到物理AI生态企业:小鹏的生态布局

11月5日的小鹏科技日,人形机器人IRON的登场成为焦点。这款采用全固态电池、内置三颗图灵芯片、拥有82个自由度的机器人,因行走姿态过于逼真引发“是否藏人”的质疑。何小鹏当场剪开机器人腿部覆盖件,回应称:“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证明它是机器人。”

这一幕被媒体称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的DeepSeek时刻”,甚至获得马斯克点赞。马斯克预言:“特斯拉和中国公司将主导这一市场。”



|被剪开腿部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实力的象征

小鹏的生态布局远不止机器人:

  • Robotaxi:车端算力达3000 TOPS,纯视觉驱动、不依赖高精地图,具备跨国路况适应能力,2026年计划推出3款车型
  • 低空出行:个人飞行器“陆地航母”已下线,2026年量产;多人飞行器A868同步研发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汽车、Robotaxi、机器人、飞行汽车共享底层AI能力,形成从二维到三维、从地面到空中的立体交通网络。小鹏正从“造车企业”转型为“物理AI生态企业”,其核心能力已从“制造汽车”升级为“打通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



|小鹏的AI生态布局:从汽车到物理世界

资本市场的反应印证了这一转型的战略价值:11月11日,摩根士丹利大幅上调小鹏目标价,理由是其正从“车企”转向“物理AI生态企业”;中金维持“跑赢行业”评级,认可其展示的“物理AI”能力版图。

造车,只是小鹏故事的序章。这家企业真正瞄准的,是比汽车市场广阔数倍的物理AI世界——一个由AI驱动、连接数字与物理的万亿级新战场。当其他车企仍在规模竞赛中内卷时,小鹏已率先驶入下一个赛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