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周子荑)近期,全国多地相继出台政策,叫停网约车“一口价”模式,这一举措在网约车行业从“野蛮生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显得尤为及时且必要。它不仅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更是推动行业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
今年8月,西安市交通运输局率先发布《关于规范网约车平台经营价格行为的通知》,明确要求全面暂停“一口价”“特惠单”等低价营销模式,此举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在此之前,江西鹰潭、河南开封、广东清远等地也已出台类似政策,禁止平台以“一口价”模式强制司机接单,显示出监管部门对网约车市场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
“一口价”作为网约车市场的一种计价方式,其特点在于乘客设定目的地后,系统会根据预估里程、时长、实时路况等因素给出一个固定结算价格。无论实际行驶过程中是否遇到堵车或路线调整,乘客均需按此价格付费。这种计价方式因其价格透明、预期固定而受到部分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一口价”模式却引发了众多网约车司机的不满。由于该模式下的订单价格普遍低于普通订单,且在拥堵路段或路线调整导致实际行驶公里数增多时,司机仍需接受之前的固定价格,这无疑增加了司机的跑单成本。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司机辛苦跑完一单后还可能面临亏钱的尴尬境地。
值得注意的是,司机作为网约车市场的关键一环,其利益受损将直接影响其服务的积极性,进而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特别是在当前网约车市场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大批网约车司机在与平台的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面对不公平的待遇,他们往往只能选择从其他方面(如空调使用、车内卫生等)压缩成本,以保证正常开销。这无疑会对乘客的乘车体验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网约车司机收入受损还会加剧其与平台之间的矛盾纠纷,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这不仅会影响客户的情绪和平台的声誉,更可能对整个网约车市场的稳定发展造成冲击。长此以往,客户真正的获得感将大幅下滑,平台的品牌力也会受到严重损害。因此,“一口价”模式看似对平台和乘客有利,实则从长期来看会带来司机、乘客、平台甚至市场的“多输”局面。
监管部门的真正目的并非干预行业竞争,而是要为行业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叫停“一口价”模式本质上是监管部门在回应网约车司机心声的同时,真正保护了各方主体的利益。只有各方的利益都得到切实保证,网约车行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叫停网约车“一口价”只是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要改变平台低价竞争的思维惯性,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差异化竞争来赢得客户的信任。例如,鼓励平台提供中高端车型、场景化出行等定制服务,避免同质化竞争。此外,网约车行业还应积极探索更合理、有效的定价机制,从更深层次保护各方利益,实现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