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保荐人孙彬受贿案:A股市场职务侵占第一案深度剖析

时间:2025-10-15 18:15:36 来源:尺度商业 作者:尺度商业

文 | 李德林

A股市场首例保荐人涉嫌职务侵占案引发关注。作为上市公司司尔特的长期保荐人,孙彬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及职务侵占罪被宣城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该案成为保荐人制度实施以来首个涉及双重罪名的司法案例。

保荐人制度首现职务犯罪

根据保荐人制度规定,保荐机构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性承担连带责任。然而在司尔特案中,保荐人孙彬不仅未履行监督职责,反而深度参与财务造假链条。宣城市公安局移送审查起诉的文书显示,孙彬与金政辉、金国清等人通过虚构交易、虚开发票等手段套取上市公司资金,涉嫌金额尚未公开。



二十年资本游戏浮出水面

案件溯源至2023年底司尔特内部自查。审计发现旗下贵州路发公司存在三重违规:虚构尿素采购套取补贴、伪造有机肥销售数据、接受虚开发票。时任审计部副部长黄席利等人被立案后,牵出金国清(创始人)、金政辉(前总经理)等核心管理层。

追溯资本运作轨迹,2001年管理层MBO后,司尔特通过四次再融资累计募资18.7亿元,其中孙彬主导的2015年定增(10.7亿)和2019年可转债(8亿)成为关键节点。保荐人持续督导期间,贵州路发公司通过三家劳务公司、三家工程公司实施虚假交易,2021-2023年累计套取资金超亿元。

地头蛇与强龙的控股权争夺

宁国市作为安徽综合实力百强县之首,孕育了司尔特这样的本土上市公司。2016年,金氏家族以15.8亿元将25%股权转让给合肥地产商袁启宏的国购控股,但实控权争夺持续六年。袁启宏虽通过股权收购成为名义控股方,却始终未能掌握经营权,其2017年试图收购东凌国际、2018年计划定增安凯客车均告失败。



2019年国购控股爆发债务危机,司尔特发行的8亿可转债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时金氏父子仍通过贵州路发实施资金转移,2021年以7.58亿收购剩余60%股权后,通过虚假交易将上市公司资产转入关联方。这种操作模式在央企长城资管进场清查时彻底暴露。

保荐人角色存疑

作为连续服务司尔特十年的保荐人,孙彬的涉案细节引发市场质疑。司法文书显示其涉嫌在非担任管理职务期间参与职务侵占,这种操作模式突破了传统受贿案的认知边界。分析人士指出,保荐人可能通过项目督导权影响上市公司决策,进而形成利益输送链条。

案件折射出资本市场三大漏洞:保荐人持续督导机制缺乏有效制衡、地方国企改制遗留治理隐患、跨区域资本并购中的监管盲区。目前宣城市检察院尚未公布具体涉案金额,但司法程序推进已引发行业对保荐人责任边界的重新审视。

资本游戏终局启示

从化肥厂到上市公司,金氏家族用二十年构建的资本帝国,在控股权转移后仍通过财务造假维持控制权。而外来资本方国购控股的激进扩张,最终导致债务崩盘。这场地头蛇与强龙的博弈,最终因央企进场查账而终结。



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化,保荐人职责从"担保推荐"转向"看门人"角色。孙彬案作为首个保荐人职务犯罪案例,或将推动监管层建立保荐人终身追责制,完善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力约束机制。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起案件再次印证:任何试图突破法律红线的资本游戏,终将付出沉重代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