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串起祖国河山,车窗外风景如画——“我的铁路风景”故事汇原创美文征集展示活动火热进行中
作者:张烨鑫(山西省大同市 中学组征文)
我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在十八年的成长岁月里,铁路始终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注脚——它不仅承载着我对远方的向往,更见证了父亲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
父亲的钢轨:跨越山河的平凡坚守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父亲是大秦车务段的一名调车长,工作地点远在河北。二十多年来,他像候鸟般往返于两地,用脚步丈量着钢轨的长度。记忆中的父亲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从未抱怨过工作的艰辛。无论是寒冬里呵气成霜的清晨,还是盛夏中汗流浃背的午后,他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完成每一项任务。父亲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每一节车厢的衔接同样重要。”这句话,成了我人生最早的启蒙。
移动的课堂:绿皮车上的童年记忆
小时候,我和妈妈常坐绿皮火车去秦皇岛看望父亲。十几个小时的旅程中,车窗外的风景如流动的画卷:金黄的麦田随风起伏,蜿蜒的河流倒映着蓝天,古朴的村庄炊烟袅袅……这些画面与课本中的山川湖海交织,让铁路成了我认知世界的移动课堂。父亲总会在休息时带我们漫步海边,讲述火车调度的知识,那些复杂的轨道图在他笔下变得生动有趣。那时的我虽不懂铁路的意义,却已深深爱上这种“在路上”的感觉。
时代脉搏:从绿皮车到复兴号的跨越
随着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我的旅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皮车逐渐被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取代,曾经十几个小时的路程缩短至三小时。宽敞明亮的车厢里,电子屏实时显示着速度与温度,窗外掠过的风景虽快,却因父亲的故事而愈发清晰。我深刻体会到:铁路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国家发展的缩影——它缩短了城市的距离,更让“千里江陵一日还”从诗句变为现实。每次乘车,我都会想起父亲的话:“咱们国家的铁路,就是一张流动的名片。”
青春的选择:接过父亲的接力棒
父亲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螺丝钉精神”。他或许从未想过,自己的言行会深深影响女儿的人生选择。在即将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铁路院校。我想像父亲一样,用专业知识守护铁路安全,用青春热血书写时代篇章。父亲得知后,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闺女,铁路工作可不轻松,但只要认真,就能干出名堂。”这句话,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铁路风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铁路于我,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实践的课堂。它见证了父亲从青年到中年的蜕变,也承载着我从童年到青春的成长。如今,当我再次坐在飞驰的列车上,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风景,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感慨:我的铁路风景里,有父亲的汗水与笑容,有时代的变迁与进步,更有属于我的青春征途。我相信,在无数铁路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铁路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而我的梦想,也将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