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山东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水土保持功能全面提升

时间:2025-11-18 21:37: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岩

  中新网济南11月18日电 (记者 沙见龙)记者18日从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山东省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趋势,水蚀与风蚀问题均得到有效减少。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水土流失面积已缩减至2.13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高达86.55%,高出全国平均值13.72个百分点,区域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实现整体跃升。

山东水土流失治理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沙见龙 摄

  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尹正平在会上详细介绍了该省在水土保持空间管控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他指出,山东依法科学划定了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5462平方公里、重点治理区16540平方公里,并明确禁止开垦陡坡地3694平方公里,构建起了更加完善的预防保护体系。同时,针对“未批先建”“未批先变”“未验先投”等突出问题,山东常态化、全覆盖地开展卫星遥感监管,解译识别人为扰动1.7万余处,累计查改问题4232个,落实人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970平方公里,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

  在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山东近年来实施了水土保持重点工程164项,其中沂源县更是被水利部纳入国家首批一体化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试点。据尹正平介绍,山东已成功建成“水源保护型”“生态旅游型”“绿色产业型”“和谐宜居型”“休闲康养型”等生态清洁小流域66个,1064条规模以上河道水系绿化达标率达到100%。兰陵县压油沟小流域、嘉祥县纸坊小流域、日照市东港区龙门崮小流域更是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山东还综合发挥土地、财税、金融等一揽子政策工具的作用,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尹正平透露,截至目前,山东已在7个市完成了15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总交易额高达8580万元人民币,为该省发展生态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引擎。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徐本亮在会上表示,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山东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聚焦生态环境管理的短板弱项,扎实做好控源截污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今年10月,该省“十四五”国控地表水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已达80.4%,优于“十四五”末目标10.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保持为0;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更是达到了100%。

  徐本亮还介绍了山东在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与生态缓冲带协同布局方面的成果。他表示,山东已初步形成了覆盖该省重要排污口下游、支流入干流处、河流入湖口等关键区域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布局,并开展了南四湖、东平湖等重要湖泊及洙水河、东鱼河等河流生态缓冲带划定与生态修复工作。累计组织新建、修复及改造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超30万亩,建设河湖生态缓冲带超300公里,在有效削减入河污染负荷、提高面源污染拦截消纳和河流水体自净能力的同时,也在固土护坡、减少土壤侵蚀和泥沙流失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郑汝志则提到了该省在科学绿化方面的举措。他表示,山东将科学绿化作为提升水土保持功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以深入推进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绿化潜力,科学推进植树增绿。“十四五”以来,山东已累计完成造林80余万亩,森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升。

  郑汝志表示,未来山东将从生态修复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关联性出发,组织实施一批国土绿化工程项目,不断提升国土绿化水平。该省将高质量实施尼山区域、沂山区域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黄河下游、环泰山区域等重点区域国土绿化工程。同时,在绿化施工中将充分保护原生植被,禁止毁坏表土、全垦整地等行为,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或土地退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