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11月18日电 题:山西加速布局脑机接口:临床应用与研究平台密集落地
中新网记者 范丽芳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中心、山西省人民医院脑机接口及神经调控转化病房、山西省针灸医院脑机接口与针灸融合创新研究中心相继揭牌。三大特色平台的集中落地,标志着山西在脑机接口领域按下“加速键”,为技术转化与临床应用注入新动能。
作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前沿领域,脑机接口通过建立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连接,实现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的深度融合。根据中国官方规划,到2027年,脑机接口核心关键技术将取得突破,电极、芯片及整机产品性能需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这一技术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手术室,山西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重要范本。
在山西省人民医院,一名罹患脑功能区高级别胶质瘤的中年男性患者面临两难选择:传统手术可能因切除不彻底导致肿瘤复发,或因损伤运动功能区引发瘫痪。11月3日,手术团队采用“术中唤醒+256导颅内微型柔性皮层电极脑机接口+实时神经解码可视化脑功能图谱”技术,通过植入电极实时监测并解码大脑信号,绘制出高分辨率功能区地图。神经外科主任吉宏明表示:“医生凭借这份实时‘导航图’,成功实现肿瘤最大化安全切除,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完好保留。”

图:山西省人民医院以多模态脑机接口技术完成高风险脑肿瘤手术(院方供图)
类似突破也出现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该院团队应用国产脑机接口系统,为一名脑深部罕见肿瘤患者实施手术。术中系统将不可见的大脑生物电活动转化为可视化图谱,精准定位肿瘤边界与功能区。术后证实肿瘤被完整切除且神经功能零损伤,标志着国产设备在复杂手术中的可靠性。
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的结合,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带来革命性治疗方案。52岁的强迫症患者张敏(化名)饱受20余年病痛折磨:“连沙发都不敢摸,触碰后必须反复洗手。”10月,她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医生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将两根电极精准植入双侧脑区4个神经靶点,术后通过微电流脉冲调控异常神经活动。

图: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为强迫症患者实施闭环神经调控治疗(院方供图)
两周后复诊时,张敏难掩激动:“现在能带着清洁手套打扫卫生间,这是20年来最轻松的时光。”对于昏迷等意识障碍患者,该院则植入新一代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郭庚介绍,设备可双向采集并解码脑电信号,实现“大脑-机器”实时对话,为昏迷促醒提供新手段。
在山西省针灸医院康复科,69岁的脑梗死患者张大爷正用左手抓握水杯:“能自己端水了!”四个月前,他因左侧肢体偏瘫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但进展缓慢。医院脑机接口与针灸融合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韦玲团队采用“意念+设备+针灸”模式,通过脑机接口捕捉运动意图信号,结合针灸调节神经功能,实现“中枢调控+外周干预”双重增效。韦玲表示:“这种创新模式解决了单纯脑机接口训练信号弱、传统针灸评估量化难的问题。”
脑机接口发展依赖多学科交叉。山西医疗机构一方面强化内部神经外科、康复科、中医科的协作,另一方面与清华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研发平台。吉宏明坦言,当前仍面临植入体排异、信号稳定性等挑战,但行业标准制定、产品审批“绿色通道”及政策资本协同将加速产学研医创新体系形成,“未来3-5年将是关键突破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