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郑晓云教授当选国际河流文明与遗产学会主席,推动全球河流文明研究

时间:2025-11-21 11:35: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阳禾

中新网昆明11月18日电 (记者 韩帅南) 据浙江省水利厅官方微信号消息,近日,湖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郑晓云正式当选国际河流文明与遗产学会主席。此前,他已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建的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此次履新标志着中国学者在全球河流文明研究领域再获重要认可。

郑晓云出席国际会议现场

河流文明:人类文明的摇篮与全球关注焦点
河流流域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以及中国长江、黄河流域等璀璨文明。国际河流文明与遗产学会作为全球性科学组织,总部设于希腊,致力于通过多学科协作推动河流文明的理解、保护与传承,并为全球河流可持续发展提供学术支持。该学会汇聚了来自历史学、生态学、社会学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其研究成果对全球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郑晓云:深耕水历史与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
郑晓云教授长期专注于中外水历史文化、河流文明等领域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他先后组织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搭建起中外水文化交流的桥梁。作为中国水历史研究领域的首倡者,他不仅在国内推动相关学科建设,更通过学术活动与著作出版向国际社会系统介绍中国水文化。据统计,他已前往近40个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出版《历史至今水管理的文化动力》《水文化》等多语种学术专著,发表数十篇高影响力论文,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

学术生涯与云南的深厚渊源
郑晓云的学术探索与云南民族研究紧密相连。20世纪80年代,他在云南大学求学期间深入基诺山调研,此后40年持续走访云南多民族地区,完成《文化认同论》《最后的长房·基诺族:父系大家庭与文化变迁》《傣族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多样性研究》等著作。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为全球河流文明研究提供了中国视角的案例支撑。

履新展望:推动中外河流文明互鉴
郑晓云表示,国际河流文明与遗产学会作为跨学科国际平台,在河流文明研究、保护与传承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他计划在任期内进一步整合全球资源,通过学术合作、联合研究等方式,促进世界对中国河流文明的了解,同时推动中外河流文明研究成果的互鉴与共享,为全球河流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贡献中国智慧。

此次当选不仅是对郑晓云个人学术成就的肯定,更标志着中国学者在全球环境人文研究领域影响力的持续提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外河流文明交流将迎来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