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1月20日电(曹丹 查蒙)全球超5亿糖尿病患者长期面临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困扰,注射带来的疼痛与低血糖风险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成为慢性病管理的重大挑战。近日,浙江大学科研团队的一项突破性研究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曙光——他们首次实现了胰岛素的无创透皮给药,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
浙大科研团队正在做实验。(资料图,浙江大学供图)
皮肤作为人体天然屏障,其角质层与活性表皮层结构致密,传统透皮给药技术仅能实现少数小分子药物的吸收。而胰岛素等生物大分子因分子量大、结构复杂,长期被视为难以突破的“透皮禁区”。浙大研究团队在前期肿瘤药物递送研究中发现,两性离子聚合物OP具有优异的组织渗透性,这一特性为攻克透皮给药难题提供了关键突破口。
“OP就像一位智能‘快递员’,能根据皮肤不同层次的pH环境动态调整自身状态。”浙江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申有青形象地解释道。在皮肤表面弱酸性环境中,OP带正电与角质层脂质静电结合形成药物储库;当渗透至中性真皮层时,OP转变为电中性亲水状态,迅速携带胰岛素进入循环系统。这种“环境响应型”递送机制,成功实现了生物大分子的高效透皮吸收。
动物实验数据令人振奋:在糖尿病小鼠和迷你猪模型中,OP-胰岛素键合物展现出快速持久的降糖效果,其疗效与皮下注射相当,且未引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体系已成功拓展至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降糖药物,以及治疗性蛋白、单克隆抗体、siRNA等多类生物大分子的递送应用。
“这项技术不仅适用于胰岛素,更为需要长期注射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了全新选择。”申有青教授透露,目前相关技术已完成专利转让,正在加速推进临床转化进程。随着无创给药技术的普及,糖尿病患者有望彻底告别针头,迎来更安全、便捷的治疗方式。
(完)